楼主
被放大了的“爱”
电视剧《劝和小组》在中央一台正热播着。
我被剧中人物生活化的语言和真实地情感所打动。尤其是张大川高考这一个剧情
张大川的爸爸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大川的爸妈一门心思想让大川考北大、考律师,好光宗耀祖。可是偏偏大川的兴趣和爱好却是摄影拍电影,希望考艺术院校。
“高考之前不需要自由!”“张大川他考上北大,爱干啥就干啥!”老爸放出话来。一方面把孩子反锁在屋里不说,还直接接送孩子上下学,并且一点点儿家务和娱乐都没有;甚至于把大川拍的照片和相机都毁了。
就这样,大川被逼急了。
于是压迫越强烈反抗越强烈。大川偷偷地从四楼“逃”了。 后来在劝和小组人员的寻找和劝说下,大川放弃了艺术院校的三考回到了家,主动担当作为为儿子应该回报家人的责任。
“我来了,试了,足够了。”那份从容,那份淡定,让我体会大川成长中的自主裁定的勇气和无悔。
“校长和班主任不会连夜开车赚钱供我读书;也不会背着我爬长城、去逛动物园;也不会在我热的睡不着的时候在床边守着我,哄我睡觉”大川的话语深深处痛我的心。”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父母对他的疼爱一点也没有“叛逆”的影踪呀。我们何时已经开始认为他“不顺从”了?
我们为什么看不懂他们了呢?因为我们没有把孩子真正当成能思考、会自决、可以担当的个体。我们总是把孩子紧紧地攥在自己的“五指山”里。要是他们叛逆了,我们就会发下最后通牒“没资格有梦想”。
“爱他?其实在掌控着他的一切。”我们作为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孩子考虑;总以为我们是为孩子好。他们应该理解我们的心意。
我们总是在他们不顺从我们的时候,把我们的所有付出定义为对他们的“爱”。把我们毫无保留地给与他们衣食无忧说成是“爱”。
孩子背负着这样的爱的大山,他们能正常理解吗?他们还会开心和我们一起交流吗?他们遇事还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吗?
我们难道不应该在心理上理解他们,支持他们,精神上关心他们吗?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分记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
沙发
我觉得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喜欢掌控的父母
个性签名
|
板凳
这就是中国的父母,我们只是不知道孩子真的想要什么,孩子的快乐是什么!即使是知道了,我们也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由!
|
4#
爱之深 责之切
|
5#
|
6#
|
7#
|
8#
|
9#
|
10#
有些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