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北京城太大了,日复一日的活动半径不过是自己家和单位周围那一亩三分地;北京城人太多了,那些著名的名胜古迹风景区永远是乌泱泱的人群……迄今,在北京生活了整整20年,读书工作成家育女,忙忙碌碌的20年,其实错过了身边许多景物,自己对北京城的历史文化了解究竟有多少呢?反而是去外地,行前攻略行后总结,对北京,则忽略了太多太多。
幸运的是,如今与孩子一同成长,结识了一些有才的妈妈,参与了许多既是游玩又是学习的活动,让我对北京有了更多认识——去年的关沟、十三陵,今年的京西古道及至这个周末的行走中轴线,一个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网,已然正在脑海中编织。
先说中轴线。古代北京城最显著的特点和最突出的成就,即以故宫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南至永定门北到钟鼓楼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承载民族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典范,是北京地表实体的中心标志,是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说:“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凭空给6岁的小朋友讲中轴线,估计他们很难理解,而借助精彩的绘本,则大不一样。《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是北京人于大武先生的作品,展示了清代的北京城。那时的北京,以元明两朝修建的都城为基础,以中轴线为轴,建筑左右对称,最重要的建筑都至于这条线上——中轴线是北京的脊骨,是“龙脉”。有了绘本的基础,再真的行走一趟,孩子们是不是会有更深的体会?
出发!
永定门。 早晨8点在中轴线最南端永定门集结后,首先是绘本讲读的环节。DU妈不但讲了书,还讲了手机中拍下的作者于大武爷爷。孩子们人手一册,边听边与眼前这座“永定门”对比。 老北京外城7座城门,永定门最大,其建成跨越了明清两代,是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曾经的永定门毁于上世纪50年代,重建于2004年,孩子们发现,书中的永定门还有瓮城,现实中的则没有。
接着,孩子们接到寻找“四颗星”的任务,开始一路向北奔跑。3个女孩1个男孩,争先恐后的劲头儿收都收不住,很快把大人们落在后面,很快完成了任务。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体能浪费,我们选择2站公交车到前门。
正阳门。 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俗称前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刚才晨曦中的永定门,清静安谧,如一位凝重大气的老人;而上午的前门,已是摩肩接踵的游客夹杂着流动小商贩的叫卖声声。箭楼正南是北京最大的牌楼,对“牌楼”这个名词不陌生,却从未关注过它到底有什么用,还是在这本书中才知道“牌楼是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的建筑物”。
天安门、端门、午门。 走地下通道,过安检,继续北行。天安门广场是人的海洋,我们不去凑热闹了。广场东侧路的树荫下,孩子们吃冰棍儿,画画,等美美,然后一同过长安街,走金水桥,穿天安门城楼和故宫外围,远望端门、午门。天安门是明清时期皇城的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造型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近代中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端,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天安门后的端门,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也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天安门与故宫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著名景区,不年不节也不显丝毫人少。
一路随着人潮走,我们5娃6大人的队伍也在此显得最分散,直到过了“阙右门”,老冰棍儿再次登场。孩子们在此的最深印象,大概是皇宫的红墙黄瓦了。
啥是阙右门?大人们在此讨论了一下“阙”字,回来后查资料才了解,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宫阙是位于帝王之居宫门前面,那种在宫门前建独立的二台(两观)的形式,午门两旁的侧门上特意加了阙左门和阙右门的名字,以保存原来宫阙的遗意。
这一段路,必须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孩子们的小故事也发生了很多:DUDU和YOYO起了小争执;DUDU流鼻血;谦益闹肚子刚好不能吃冰棍儿眼巴巴的看着女孩甚至大人开吃;小荃也被我呵斥几句——大家都帮DUDU找纸止血呢,她非要我拿吃的;美美赶来后暂时少一面小国旗,谦益让出,等等。当一切都化解后,我们看到了孩子在行走中的成长,在这个集体中的成长。
景山 有了冰棍儿的鼓励,孩子们一鼓作气,继续向景山公园进发。才4月末,北京瞬间入夏,这些久经考验的小驴,依然健步如飞,必须为他们点赞。 习惯了平常带娃在四五环的郊野公园撒欢儿,真不习惯城中心公园里的游人如织。牡丹花怒放,人头攒动,居然能找到一个僻静的阴凉地儿吃午饭,YOYO家带的炒饭完全从面包堆里胜出,除了帅哥谦益还和女孩子们不太熟悉外,女孩们都去抢着吃了——以后真不能偷懒了。用DU妈的话讲,一个碗里吃饭、一个袋里喝水,这是怎样的情谊啊!
饭饱,先跑去某台阶旁的坡道玩儿,当滑梯,各种花样百出,真服了他们。
下一项任务是登景山,寻找京城中心点。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是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山顶五亭建于清乾隆年间,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登高远望,故宫尽收眼底,回头俯身,则是北京城中心点的标识。 下山,在公园东门附近休憩,孩子们又开始画画。此行一个大收获是见识了谦益的画,所见所感加想象力再加下笔速度,绝对不一般。 书中描绘的是白雪皑皑的景山。
人太多冲散了队伍,从山上往东门走的一路,谦益一家没和我们在一起,每个女孩都问道“谦益呢?”经历很多次活动,团队意识已经在她们小小的心里扎根了。
鼓楼
出景山公园继续北行。下一个目标是钟鼓楼。沿途,考虑到体力问题,想坐车又怕拥堵,于是继续走路。脚力超好的娃们又开始新花样,猜脑筋急转弯、说绕口令,“疲倦”两个字难道就不在他们身上附体吗?行到了不堵的地方上了公交车,结果车没开几步发现又堵了。一站地后,下车继续走。鼓楼在望,我们先停下歇会儿,YOYO爸爸买了炸鸡,孩子们继续分而食之,巧手的美美妈给4个女孩挨个儿编辫子,直到人人一个漂亮发型。
终点站鼓楼到了,时间已是下午5点15分,人家写着游览只到5点,哈,进不去了。 钟鼓楼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回家我们再去查查究竟怎样敲法吧。
拍完合影,队伍解散,吃饭的吃饭,撤退的撤退。地铁上,小荃说困了,“妈妈你给我一块儿润喉糖,我刺激一下。”到家6点半,有小朋友在院儿里玩儿,荃又立刻跑去吹牛,“我今天不能跟你玩儿了,我累了,我们走路走了十公里”,人家家长惊呼“你干什么去啦?”——要说,人家其实没吹牛哦。
这一程,5个娃都是将在今年秋天入学的准小学生,其中4个女娃算老朋友了,也是从4岁开始一起爬山拉练的小山友,年龄差距不过两个月。男孩小半岁,加入队伍的时间不长,但也是个精力体力相当充沛的淘气娃,本次又让我们见识了“画神”本色。跟他们一起,也不知道究竟是大人们溜孩子,还是孩子们溜大人——给力的大人我就不多夸了,你懂的!
(完)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好棒的读书体验呀!以后有机会去北京的话,我一定要找一些相关北京的绘本带上去
个性签名
|
板凳
这样带着绘本去寻找相对应的景色,也是别也一番特色,很不错也很特别的体验
|
4#
书和现场的景物结合起来,这样的阅读会也太有创意了。
|
5#
|
6#
|
7#
|
8#
孩子们真棒啊
|
9#
走了10公里,孩子们真是太棒了!!!
|
10#
谦益不是因为不熟不吃炒饭的,因为他不喜欢吃,要是换成他爱的,绝对去抢了。上次抢了童童的饼干,童童哭了。你的那张谦益抱着画的照片啥时拍的?
|
11#
|
12#
这读书会的确很赞!遗憾错过!
|
13#
真好真好,跟着你们的脚步走了一遍,小荃看着瘦瘦弱弱的,暗藏着很强的能量。
|
14#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