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每位妈妈都能够轻松掌握和运用的数学启蒙方法 揭示儿童数学认知次序及心理 千万别错过你家孩子的数学启蒙敏感期! “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绝版好书,重磅出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保继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导王亦洲专文推荐 《妈妈教的数学》 你能成为一个怎样的妈妈,是自己的选择 (Math Learned From Mum) 作者:孙路弘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图书品牌:湛庐文化 读者人群:3—12岁儿童家长及儿童教育工作者 [内容简介] 成长之初,孩子的脑海中并没有“数学”这个概念,而当他们发现父母、老师教的数学难以理解时,“数学”就渐渐变成“可怕”的东西,当心理上出现了本能地抗拒,探索数学的乐趣也就成为空谈。本书作者孙路弘,学数学出身,更是“中国奥数第一人”。他首度将数学启蒙与儿童心理学高度结合,运用“兴趣激活”的方式推动孩子智力自然发展。他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由此衍生通透、牢固和全面的数学思维。 作者公开幼年成长日记,还原妈妈对自己进行数学启蒙的生活场景,总结其中的数学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妈妈都能够“零门槛”带领孩子进入数学的天地! 妈妈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把孩子追求知识的原始动机培养出来,这种求知的原始动机驱动孩子的一生。 [编辑推荐] 计算水电费、称物体重量、玩好手指头,也可以学数学? 为什么要对物体、温度进行数字量化? 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将数学思路说出来? 妈妈怎样面对孩子考卷上的错题? 粗心到底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表明:孩子学习任何新知识、掌握任何新能力、建立各种新概念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孙路弘并不是从已有知识出发来考虑孩子应该学什么,而是从孩子认知事物的心理出发来推动Ta求知的进步,激发伴随孩子一生的探索兴趣。 全书新增作者互动教学视频,一纸多读;每章节附“妈妈自测题”及手绘插画,更有《孙路弘儿童智力发展系列》新书预读本,帮助妈妈们轻松领会孙路弘数学教学精髓。你能成为一个怎样的妈妈,是自己的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保继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导王亦洲专文推荐。 [作者简介] 孙路弘 从初中起就表现出优秀的数学能力,并立志当数学老师。 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四年后的1985年,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书。中国的教师节也是从那年开始的。 不仅在课堂上授业解惑,也通过文字的形式来传播思想,把图书当作介绍数学学习方法的工具。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提供数学教育心得,运用微信跨国际沟通,教授加州、伦敦以及悉尼的学生。 在将数学中的方法论运用到教育方面也颇有心得。请关注作者即将出版的作品:《爸爸教的数学》《妈妈这样教数学》。 [媒体推荐] 这本书对父母来说意义深远,能让父母意识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并将这些影子清晰地呈现给孩子。 对孩子来说,这本书能帮助他们养成一种意识习惯:数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就是一种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蔡晓东 孙路弘的这本书让人耳目一新,既使父母唤起儿时的回忆,又让孩子接受数学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给人们指明了一条克服“见着数学就发怵”的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保继光 每个人都会经历小学的阶段,都会在妈妈的呵护、教育下慢慢长大。这本书写出了一位聪明的母亲对孩子数学思想的启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回忆一下小时候从母亲那里所感悟到的、影响你一生的东西,把它写下来,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亦洲 我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妈妈们的必修课,能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妈妈们行动起来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书里!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退休数学教师 张继林 [目录] 引言:每位妈妈都能锻造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一回:家里有一杆秤 物体的轻重是最容易让孩子理解量化作用的切入点,而能够亲眼看到、动手尝试、直接体会并感受,更可以促进孩子理解数字的威力。寓教于乐就是来自生活的教育。 第二回:指尖上的数学 从数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十进制成为最常用的计算体系应该与人类有10个手指有关。数字诞生在手指上,指尖上当然有美妙的数学。 第三回:粗心到底是什么 成人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会这个,他应该有积极主动的行为来重复检查。但儿童心理学让我了解到,孩子的本性越淳朴,就越不喜欢重复性的动作。如果妈妈换一个方法让孩子去做,那么主动性和被动性将会发生变化。 第四回:默想是智力发展的敌人 说出来的任何内容都是对自我意识的超越,是建立在自我思维的水平之上的。这就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双核的计算机处理器,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肯定能够超越单核的处理器。 第五回:应用题的关键难点 从孩子早期接受数学概念的能力来看,语言理解是最基础的一关,也是最初的难点。培养孩子对数学词汇的熟悉、理解,并渐渐形成认知。这样,当孩子再遇到应用题时,题意理解这一关就可以轻松跨过了。 第六回:从手指开窍出大脑智慧 对孩子来说,指尖上的数学并不是登堂入室的学术任务,而是启迪心智、启发思维、启动乐趣的探索过程。调动孩子运用手指参与不同形式的计算、数数和清点,都是大脑发育阶段最合适、最贴切的活动。 第七回:发烧是多少度 儿童心理学在谈到记忆力的时候有这样的解释:对一个事物的记忆来自于头脑中对这个事物的集中时间,集中的时间越长,对这个事物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 第八回:孩子懂了吗?妈妈怎么知道 做题并不能验证孩子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作为妈妈,能够用来检验孩子对数学概念掌握情况的唯一方式,就是观察或者询问。 第九回:满分学生没有未来 至今我从心里乐于教数学,热衷于辅导孩子数学,并能够快速找到孩子学习数学时卡住的原因,这些能力都应该归功于妈妈与我的交谈——面对考试卷子的交谈。 第十回:不会做题,只有三个可能 发现孩子有完全不会的题目时,父母要明确帮助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替孩子把题目做出来,而是帮助他找到一条清晰的通路,理清楚题目的情况,弄明白题目希望他完成什么,或者鼓励他提出自己的疑问。 后记 蔡校长写给读者的话:生活处处皆数学 保教授写给读者的话:为未来浇灌数学之树 王博士写给读者的话:妈妈——早期智慧的培育者 测试题答案 [推荐] 蔡校长写给读者的话 生活处处皆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蔡晓东 这是一本源自生活的书,是用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来介绍数学的书。作者将多数人印象中抽象、深奥、带有神秘色彩的数学生活化了,让数学变得如同平易近人的朋友一样,容易理解、容易接受,这是其他此类图书难以超越的。 这本书对父母来说意义深远,能让父母意识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懂得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并将这些影子清晰地呈现给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本书能帮他们养成一种意识习惯,那就是数学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在我们身边的、自然且随手可得的知识,是一门能够改善生活的科学。相信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家长能带领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迈入数学殿堂的大门。 数学是一门影响人一生的学科,这并不是指一定要掌握许多数学概念、做题技巧,也不仅仅是那些能够自如驾驭数学知识的天才们的专利。数学对人的影响是在思维层面的,能让人在认识、判断、处理事物时更有条理、更加理性。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才是真正让人一生受用的。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校长,我曾经是一名数学老师,能深切地认识到数学思维在我今天的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数学通过影响思考问题的次序、方法,进而影响处理问题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更大了,能让父母更加有条理地帮助孩子建立理性的思维方法,进而以一种客观、理性的生活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一所优秀的学校,能够被录取的学生大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而这其中那些出色的孩子,通常都在小学阶段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他们在入学后表现突出,尤其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非常善于分析、归纳,这些恰恰都是数学中典型的思维方法,都是可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思维习惯。 在中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工具类的学科,随着知识的深入、抽象,孩子往往会觉得数学越来越深奥。其实,数学是源自生活的,是一门有丰富生活背景的学科,应用极其广泛。它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在社会科学中也有大量的应用。这本书从家长这个层面入手,通过日常生活切入数学这门学科,行文浅显易懂又不失严谨,通俗活泼又不失专业,真正传达了“生活处处皆数学”的思想。帮助读者增强数学意识、学会观察生活、习惯用有逻辑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是这本书对普通大众最有帮助的地方。 这本书的作者孙路弘曾经是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是我曾经的同事,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这是他对自我追求的里程碑式的总结,也是对中国数学教育的一种思考。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孙老师对数学教育的期望,那就是让更多的父母与孩子尽早体会到有趣、正确、自然的数学思想。我期望他能够如愿,也希望更多的读者从这本书中受益! [精彩样章] 第一章:家里有一杆秤 1972 年3 月21 日 星期二 阴 今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妈妈在用秤称重量。秤盘上放了萝卜,旁边还有我家的米袋、我的枕头和纸。妈妈称了东西就写上数,我看到6 两、1 斤1 两等几个数。这时,妈妈拿起我的书包放到秤上,然后在长条棍儿上挪那个疙瘩,她说那是秤砣,之后拿笔写上:2 斤4 两。妈妈让我把书本、铅笔盒都拿出来,分别放到秤上,又都写了数,我就知道了我的铅笔盒重2 两,三本课本重4 两,空书包重6 两。这一天过得很有意义。 妈妈肯定没有想到,1972 年3 月21 日,她给书包称重量这个举动深深影响了我。从那天起,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的书包称重量,后来开始给爸爸的茶杯称重量,家里10 斤以内的小东西都被我称过了重量。有一天在学校,校办工厂车间许老师到班里讲勤工俭学要做橡胶圈的事情。下课后,我看到他喝水的大茶杯,用手掂了一下,然后自言自语地说:“1 斤6 两。”许老师听到了,看了我一眼,笑笑说:“你说这个茶杯1 斤6 两?”我没敢说话。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老师到班里找到了我,让我去校办工厂。到了以后,他让我拿起桌上的茶杯,我掂了一下,他问我多重,我说差不多9 两。他从办公室的门后取出一杆秤,把茶杯放上去称重,然后惊讶地对我说,你怎么光用手就能知道多重呢? 我每天给书包、书本、铅笔盒、茶杯、水杯称重,都是自己用手拿上拿下,连续一个多月,手感就越来越准,当然能够做到用手称重了。 当我有一个小小的绝活儿,能够让学校的老师感到惊讶,并特别叫我到办公室去验证而不是批评我时,这对还是孩子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激励。 记得有一天回家,妈妈见我又在给书包称重,她拿过来一个瓶子,瓶中有水,让我称一下重量。称完后,我在纸上写下:1 斤6 两。妈妈说应该写成1.6 斤。接着,我把瓶中的水全部倒掉,再称是8 两,然后妈妈让我写成0.8 斤。这时,妈妈问我刚才的水有多重。我哪里知道水有多重,我都不知道斤是什么、两是什么,当时仅仅知道这些字代表了这个东西重的程度。数越大,当然就越重了。不过,在这种称重的过程中,我学到了10 两就是1 斤、1 斤就是10 两的知识,记得非常快,也理解得非常快,于是算出倒掉的水重8 两,也就是0.8 斤。 对于小数点的接受过程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对孩子的理解与应用至关重要。此时,我才意识到小数点的作用是更加容易得出两个数之间的差,不然妈妈给我解释1 斤6 两减去8 两将是多么大的麻烦。妈妈讲到1 斤等于10 两的时候,我说那么1 斤6 两不就是16 两嘛,16 两拿走8 两,就是剩下8 两喽。 小数点是数学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数学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么一件大事讲给小学生听,唯一的结果大概就是成功地把孩子都吓住,使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再也不敢碰相关的事情了。妈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我自然地接受了小数点的作用,却没有用多么悠久的历史、多么辉煌的成就来培养我敬畏的心情和崇拜的心理。没有了类似这样无用的负担,又与眼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起来自然就轻松得多了。 【在线阅读】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这书好棒啊,很适合小学的小朋友看呢
|
板凳
期待好书哦,这书感觉不错。
|
4#
身边很多孩子都开始学习数学了,甚至比我们小的都学了,我家还没有,不想让孩子那么累,不过感觉也该下手了,买一本回来带孩子学习吧
|
5#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
6#
很喜欢这书啊。
|
7#
关于数学方面的书,真不错的
|
8#
数学真的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而且在高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都要加油
|
9#
这书好棒啊,很适合小学的小朋友看呢 |
10#
期待好书哦,这书感觉不错。 |
11#
身边很多孩子都开始学习数学了,甚至比我们小的都学了,我家还没有,不想让孩子那么累,不过感觉也该下手了,买一本回来带孩子学习吧 |
12#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
13#
很喜欢这书啊。 |
14#
关于数学方面的书,真不错的 |
15#
数学真的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而且在高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都要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