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孩子前不久大病一场,高烧三天不退,同时伴有咳喘,夜里难以入睡,因担心几天高烧恐其转为肺炎,最后硬着头皮辗转医院,孩子去了医院各种检查都来了,手指采血、胸透,点滴。孩子本身就不舒服,被各种检查弄得十分恐惧,医生开了两天点滴。在输液室看到小宝宝被按在头上打点滴,孩子十分惊恐,当第二天要去医院打针时,孩子还未出门就哭喊着“不要去医院,不要打针”。尽管我们告诉他打针,吃药都是为了治病,但是孩子十分抗拒。
最近看到一本关于儿童和医院的绘本,名为《伊丽莎白住院》感觉不错,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就医恐惧,于是和孩子一起阅读起来。故事由瑞士的医学博士阿尔法斯·韦伯/文,瑞士插画师杰奎琳·布拉斯/绘,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和绘者都是有心人,他们希望通过一个孩子生病的故事,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医院,了解住院,并消除对看病检查的各种恐惧心理,所以共同创作了这本绘本。
这个绘本讲述的是一个上幼儿园女孩,伊丽莎白突然肚子疼,老师让家长接回家,可是不见好转,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发现是阑尾炎,结果必须住院,甚至是做手术……尽管伊丽莎白有些害怕,但医院的医生、护士对她都很有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讲解输液、抽血、拍X光片等检查的知识,化解孩子对医生以及医院检查的恐惧心理。
孩子对书中的插图阅读十分认真仔细,在第一页根据文字提示,很轻松地找到了坐在椅子上双手捂着肚子,穿红上衣的伊丽莎白。并且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一眼就认出了氧气罩,指着说“这个我也带过”,原来他看到伊丽莎白在手术室里带的氧气罩,联想到自己在做雾化时也带过,由于雾化的过程没有任何疼痛感及不适,所以孩子对这个面罩还产生了某种莫名的亲切感。
随着故事的推进,孩子又回顾了一遍医院看病的经历。当看到伊丽莎白在手术后,手上插着输液管,让孩子不由地将目光注意到自己的手背上,看着手背上还未完全消失的针眼,他情不自禁地摸了摸。现在想想,在孩子打针的时候,我只是肤浅地想让他明白,打完点滴,病就好。但实际上可以像书中更深入地给孩子介绍,输液是通过管子和针头,让药剂和葡萄糖水直接流进血液里,给你快速消炎补充营养和水分,使你快速好起来。相信通过这样的介绍,孩子能够理解也就不会那么抗拒打针了。
之后,孩子在书中还看到手指采血和拍胸透的检查场景,这些他都经历过,时不时地跟我一起回忆那天检查的情景。由于书中对这些检查都医护人员做详细的解释,所以故事中的孩子们对检查显得很配合,当然我也不忘对孩子手指采血的淡定表现,再次点赞。通过这个轻柔的故事,重塑了孩子对医院的认识,一旦孩子像成人一样,了解了采血、打针、吃药,是如何帮助我们检查病情,治疗病症后,对医院就不那么恐惧了。
附上书的插页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用绘本故事引导孩子更容易接受。
|
板凳
很不错的书啊
|
4#
|
5#
|
6#
很棒的一本书呢。下次入一本。
|
7#
|
8#
我也看过这本书
|
9#
用故事引导孩子真好
|
10#
|
11#
|
12#
很实用的内容
|
13#
|
14#
这本书真好看,至少孩子不是那么的怕医院了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