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父母对孩子最要不得的六种口头禅,你说过吗? 文/赵雨林 代表作《让爱更智慧》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硬伤害”,主要是暴力伤害,表现在体罚层面;一类是“软伤害”,主要是精神伤害,集中体现在冷暴力上,尤以言语攻击为甚。下面几种情况是父母口头禅“负面清单”,父母们赶紧把它们丢掉吧。命令式:“赶紧先把作业给我完成了⋯⋯” 父母经常说的口头禅的一个典型特点是,把孩子的作业、练习等都称为“我的”或“给我⋯⋯”,作业成了父母的,功课也成了父母的,如“把作业给我完成了”“把这20个单词给我背完”等。殊不知,在孩子听来,这样的表达意味着学习、做作业等其实是为父母做的,孩子只是一名仆人而已。父母如果总是这样强调,时间长了,孩子不再爱学习就太正常不过了。 当然,父母用这样的语气表达,主要是由于对孩子学业的急切关注,所以口无遮拦。在思想深处,父母把管教孩子做作业当成了自己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情急之下就脱口而出了。在情感上这无可厚非,但是在表达上,到底怎么说才好呢? 父母应该用正面的、积极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提醒和要求,可以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你今天应该掌握20个单词”这样的话,向孩子提出清晰而且明确的要求。 责备式:“你怎么越大越⋯⋯” 父母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带孩子出去吃饭,孩子在餐桌上笑闹不止,异常兴奋,即使是平时乖巧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大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是调皮不听话了,实际上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在某个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兴奋而已。父母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客观情况,只会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这样空洞无用的责备除了使父母忽略孩子行为的真正原因外,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父母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成年人很多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比如中彩票后的兴奋),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呢? 在遇到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父母忍不住想要责备孩子时,不妨多点耐心,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孩子这么做究竟是主观故意的还是客观无法控制的。父母可以用一些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比如“我知道你为什么这样,但我希望你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样的话比“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要有力量。另外,在孩子失去控制时,给予他们理解和同情,让他们能够感觉到,不论什么时候,父母都能明白并接受他们的情绪。对于不合理的行为,父母再针对孩子背后的情绪想办法帮他们改变。这才是合格父母应该做到的事。 警告式:“别跑,会摔跤的!” 教育孩子时,适当的警告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于一个正在尝试探索新世界的孩子来说,有时候警告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 “别跑,会摔跤的!”这一饱含父母关爱、担心的警告,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父母确定孩子一定会摔跤。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与其警告,不如在孩子奔跑时建议他“系好鞋带,看清脚下”来得实在。 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区分警告与恐惧的差别。警告是与安全相关的基本规则,也是一种提前预防。摔跤很疼,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因此就不能去学自行车或者玩滑板了,与“别跑,会摔跤的”相比,更好的说法无疑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要把鞋带系好”或“记得要把安全帽戴好”这样具体的提前指导。 欺骗式:“我只是逗你玩儿” 有不少父母喜欢和孩子开玩笑,特别喜欢利用孩子对事物的无所知和对什么事都当真的态度来开玩笑。父母或许认为,和孩子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还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父母想不到的是,孩子可不会认为父母在开玩笑,他很可能真的相信父母的话,并因此感到心灵受创。 比如,成长中的孩子总爱问爸爸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父母都是含糊其词,随便说一句应付过去,“你是从大街上捡来的”“你是从垃圾桶里抱回来的”这样的话可能是比例最高的回答。父母当然是在开玩笑,但是孩子却会把这样的答案当真,幼小的心灵就会在这种不经意的玩笑中受到伤害。 因此,对孩子讲话,不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上带有伤害或侮辱性的话来表现有趣,如果不是认真的,有的话父母最好不要说。 比较式:“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 “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是中国所有孩子的宿敌。父母们,说这话之前先看看自己吧,自己哪里又像比尔•盖茨,像李嘉诚,像爱因斯坦呢? 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笼罩下,很多孩子常常自惭形秽,丧失自信,有的甚至会破罐子破摔。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他们把每个人的优点都提炼出来说给孩子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改变,做得更好。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这往往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我们看到的结果大多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或者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甚至会反抗父母的一切安排。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父母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孩子天生就有差别,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该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与不足,然后鼓励他们向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快乐地成长。与“别人家的孩子”比,不如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 嘲讽式:“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在每次讲座和报告中,我几乎都会向孩子的父母们提一个这样的问题:“在和孩子所说的话里,什么词或什么话的使用次数、重复频率最高?请大家写出来。” 下列词语或句子很快映入眼帘:快、认真点、细心点、做作业去、去问你爸、你小心点、你真笨⋯⋯ 我又问这些父母:“你们看到自己写的内容,有什么感觉?”父母们大都会保持沉默。 有一次在做这样的现场问答时,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来了。我把这几个词写到黑板上以后,问孩子:“这位小朋友,爸爸是不是常常和你说‘认真点’?” 孩子说:“是。” 我又问道:“那你知道怎么做算‘认真点’吗?” 这时,讲座现场的所有父母脸上带着一丝期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我和孩子的对话上,希望这个孩子能回答出一个让全体父母满意的答案,可惜,父母们失望了,孩子一脸茫然,很坦率地说:“我不知道。” 可见,父母们在一味提要求的时候,根本不了解孩子到底懂不懂“认真点”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孩子对父母的话能明白几分。父母只是一味地向孩子提要求,却不知道,孩子其实不懂父母在要求什么!既然不懂,沟通就是无效的。 当父母面对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犯错时,经常用“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这种带有嘲讽的语气来指责孩子,但这种指责太隐晦了,并不能使孩子真正明白,会导致孩子的错误一直无法被纠正。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与其宣泄自己的情绪,对孩子一再指责,不如冷静下来,找一下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是否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而中国父母的表现却是:超标完成前半句话,几乎做不到后半句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有多少父母反思过其实责任并不在孩子,而在于自己?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为什么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出现逆反、抵触心理?又是什么导致了孩子面对父母时沉默、抗拒?原因就在于父母既不了解孩子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也没有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更不清楚和孩子交流不可碰触的雷区,而仅仅是以父母的身份去压制孩子。请记住:言语比暴力更加伤害人! 奉劝各位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耐心一点,冷静下来,换个角度找原因。你会发现,并不是孩子故意要和你作对,而是他们需要帮助和指导。很多事情并不复杂,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恰恰是父母。此外,父母还要屏蔽负面情绪,让批评更加细化,更具有建设性。父母做得合格,家庭教育自然会水到渠成,孩子自然会乖乖听话。 摘自赵雨林新书《让爱更智慧》,从根儿上解决小学、初中阶段,孩子与父母因学习问题导致的亲子矛盾。 当当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5083263.html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华丽丽的中枪了呀,原来这些话都不可以说
个性签名
纯手工阿胶糕VS祛湿茶
V: yy201212132015 |
板凳
好内容啊,这些值得学习。
|
4#
很棒的内容,学习一下。
|
5#
我才发现自己说了好多错话
|
6#
应该做一个尊重孩子的妈妈!
评分记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
7#
好多话我也说过呀,真不好
|
8#
学习了
|
9#
学习一下,真的好多中招了。
|
10#
我们家孩子现在经常会说“我是逗你玩呢”
|
11#
爱也需要智慧
|
12#
养育孩子,真的不是说的那么容易,还得有智慧
|
13#
和孩子沟通需要方法
|
14#
对孩子说错话影响是很大的
|
15#
孩子都不喜欢父母这样说的
个性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