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备受推崇的今天,内向慢慢变成一个贬义词,如果有人说:“你真内向”,言语里就自带着一股同情、怜悯甚至责备的意味。
令我们惊讶和满意的是,我们能够在小孩四个月大的时候透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行为,预测出这两种气质,他将来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在四个月时表现出手脚蜷缩、极度不安甚至大哭的小朋友之后可能会变得十分安静,通常一到两岁时就会倾向于腼腆和内向,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这是与生俱来的神经化学特质使得小孩子有那样的表现。 婴儿天生就有自己独特的秉性,这些秉性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性格。
他或许内向或许外向,虽然后天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正如苏珊·凯恩所说:“后来努力可以带我们走得更远,却无法超越基因所划定的框架。” 我们可以发现,内向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内向和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就好像人天生就有男女之别一样,无需刻意改变。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认为,人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的人可以从独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这就注定了内向的人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会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创造力也会更强。 孤独和安静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内向者会关注内在、反躬自省、把内在的敏感磨砺成对世界的洞察力。 内向从来不是劣势,它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的孩子,他喜欢独处,别担心,专注力和观察力往往在独处中形成。 如果你的孩子,他还不擅长社交,别强迫,让他慢慢来,他有自己的节奏。 面对内向的孩子,焦虑和担心是最不需要的两种情绪。
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
1.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强迫孩子与他人交流。 曾经看到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外向,规定孩子每天必须主动和20位陌生人打招呼,不完成不准回家,每天带她去游乐园,强硬地推进人群中。 孩子变得越来越恐惧,甚至更排斥和人交流了,过多的交际只会损耗内向型孩子的精力,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害羞”、“你真没用”甚至“不懂礼貌”的标签。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使父母感到忧虑和担心,或者被父母有意无意地纠正。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因为让父母失望,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 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3.对孩子内向的性格给予足够的肯定和支持。
如果他喜欢独处、喜欢爱书、喜欢自己一个人玩,那就顺应他、尊重他、接纳他这种行为。 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这个社会,去积累更多的能量,他会长成属于自己最好的样子。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个性签名
欢迎关注公众号:黄金教育,集30年幼儿教育经验,定期为您推送最专业、最有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
沙发
我家就是有点羞涩,内向
|
板凳
父母很重要的
|
4#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
5#
我来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