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邻居木子的孩子和所的孩子一样,每一次去超市,一定会对那里的玩具流连忘返,一定会哭闹着要买玩具,就算她苦口婆心告诉孩子,家里的玩具已经多到摆不下了,这个玩具家里有一个差不多的,但是他就是不听,看见孩子又哭又闹的样子,木子总会心软的给孩子买上一个玩具。 她向我吐槽的时候,特别无奈,“我都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阻止孩子想要买玩具的心。”同时她还说特别羡慕我,为什么我家孩子从不吵着要玩具。我只能跟她说,你少给了孩子一份仪式感。 我和孩子做过一个约定,节日和生日,每个月还可以选择两天买玩具,其他日子,绝对不能买玩具,刚开始的时候,他看到玩具都想买,但是无论哭闹,我绝对不妥协,但是等到特殊买玩具的日子到来,我一定会郑重的带孩子选择他喜欢的玩具。
渐渐的孩子明白了,玩具只能在特殊的日子拥有,这种特殊的仪式,让孩子学会了自我控制,同时孩子在选择上也会更加慎重,因为他知道,这是唯一一次使用自己权利的时候,也学会了等待的心情。 其实小孩子的内心很简单,他们愿意完成能够给他们带来成就和满足感的东西,所以当孩子们有什么小错误,和不愿意做的事时,家长们就可以给孩子做的事带上仪式感,这样孩子为了他的成就感,就非常乐意完成。
当然除了孩子买玩具以外,还有很多令家长头疼的小毛病,例如:孩子不喜欢吃饭,不喜欢上学等等,家长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利用仪式感改变孩子们的小毛病呢? “餐前仪式”让孩子爱上吃饭 孩子不喜欢吃饭,有很多种原因,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吃饭前妈妈可以叫孩子一起来帮忙,如整理餐桌、摆碗筷等,也对孩子乐意帮忙这件事情提出表扬。这样做,孩子就明白马上要吃饭了,不能玩游戏了。
我们还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图案,选择他专属的餐具。同时在让孩子吃饭时,可以告诉孩子,这碗饭是专属于你的,别人是不能碰的哦。在吃饭的前十分钟提醒孩子,该吃饭了。这样,孩子会充满对用餐的期待,乖乖坐下吃饭的可能性也就提高。这种仪式不仅解决了孩子不喜欢吃饭的问题,还培养了孩子的自觉性。 “上学仪式”让孩子不害怕上学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觉得学校是一个非常约束人的地方,在学校,他们得听老师的,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帮助孩子发现学校的乐趣。可以告诉孩子,他现在上学了,是一个大孩子了,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家长可以装作不懂的向孩子提问,让孩子做小老师,教家长问题,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孩子因为小老师的身份而更加认真的听课。
同时每天上学可以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和孩子谈论在学校的事情,例如最期待见到哪一个孩子和哪一位老师,让孩子带着期待迎接即将上学的日子。 “睡前仪式”让孩子按时睡觉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段入睡音乐。睡前音乐能够有效地解决孩子不按时睡觉的问题。每天晚上睡觉前,家长们可以陪伴孩子共同听一段有助睡眠的儿歌。
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安心,也会带给孩子安全感,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当“睡前音乐”成为习惯之后,不用大人提醒,孩子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音乐听完了,现在我该睡觉了。” “赞美仪式”让孩子学会坚持 曾经邻居家大宝告诉邻居他想要学小提琴,邻居反复确认,问他是否能够坚持学下去。当得到他的肯定答案之后,邻居就开始帮他准备学小提琴的东西,选择兴趣班,还发动全家为了他的坚持而鼓掌,特地为他做了一张奖状贴在墙上,祝贺他能坚持这件事情。有了这个仪式,他对学小提琴这件事情非常慎重,无论在学琴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样的挫折,孩子都没想过放弃。
我们一直让各种仪式陪伴着孩子,通过仪式感,不仅能改变孩子的坏习惯,还能让孩子学会约束自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坚持。同时也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约定,就是这个约定让孩子对学习、对家庭有了一种仪式感,也使孩子和爸妈之间更加的默契,拉进了亲子关系。 孩子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它不是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而是带给孩子内心的富足和平静。它不仅能打破无趣,也能教会孩子感恩和情趣,找到属于你家庭自己的小仪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坚持下去,成为家庭传统!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真是很不错的感觉呢
|
板凳
学习了,有道理。
|
4#
仪式很重要。
|
5#
好内容啊。
|
6#
太对了
|
7#
我来学习的
|
8#
这个我倒是从来没有想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