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光明来自内部,唯有找到自己,才能发现一切。 东方智者、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实录, 从头至尾都是追根究底式的洞见与推理, 引导读者在极短篇幅内领略克氏思想精髓,是克氏思想入门的上乘 基本信息: • 书 名:《点亮自性之光》 • 作 者:(印)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 译 者: 胡因梦 • 定 价: 42.80元 •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 开 本: 32开 • 页 数: 192页 •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装 帧: 精装 当当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06430.html 作者简介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他一生走访全球70多个国家,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种语言。包括美国、印度,欧洲和澳洲等全球范围内都设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及学校,致力于推广克氏慈悲而博大的人性理念。 目标读者群: ●希望对生活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的社会大众。 ●父母、家长、教师。 ●大学生、中学生。 ●机构图书馆藏书。 编辑推荐: ◎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纪伯伦 ◎他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亨利•米勒 ◎他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人类。——乔治•萧伯纳 与哲人一起冥想,找出真实的自我。 因为我们心中无光,所以才总是依赖他人,仰仗权威。 而光不是他人能给予的。唯有深入探索自我的真相,才能点亮你自己的光。 本书结集了克里希那穆提过去未曾发表过的演讲录。在书中,克氏揭露了理想、准则、依赖、执着和渴求经验的真相,不厌其烦地引领我们探索思想的本质。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在制约我们,让我们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从而让我们的心失去了空间。但是,我们的心需要空间,而全心全意地觉知,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方向感的空境。 译者胡因梦(台湾著名影星,放弃演艺事业、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译介克氏的著作)认为,这本页数不多、平易近人的作品是她阅读和译介过的克氏著作中体大精深的代表之作。书里没有琐碎的对谈,没有写景的散记,从头至尾都是追根究底式的洞见与推理。读者若想精选出一本克氏思想入门书,本书可谓上乘之选。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本书精华选摘: 我们可以无止境地一直讲下去,一个结论接着一个结论地探讨下去,只要能从这些枝词蔓语之中生出清明的解脱行动,就算是说上一万句话也是值得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行动,因为我们充满着困惑、失序、矛盾和不幸。不过我们衷心地希望,即使充满着混乱,某种清明的品质还是会出现:这种清明的心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它永远不会被遮蔽,也不是由别人促成的、引发的或随时可以被夺走的。它不必通过意志费力地达成,也没有任何意图。它不会结束,所以也没有开端。 如果我们能稍微意识到内心的混乱,或许我们都会渴望拥有这份清明的心性。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顿然发现它,以至于你的心智及情绪都变得非常清晰,毫不混乱,没有任何问题或恐惧。能够发现自性之光,可以说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因为有了这份光明,你就不必再仰赖任何人,那时你就彻底自由了。内心的困惑或失序,即使通过多年的层层分析和探索,也未必能理清。你可以从因果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也可以完全跳出因果,直接面对它,而不必假借任何高智力的权威来解析它。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学会冥想。“冥想”一词早已被滥用,如同“爱”一样,它早就被玷污了,不过它仍然是个美好的词语:它蕴藏着丰富的涵义。我指的不是这个词本身,而是它背后蕴含的大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看看那个一直处在冥想状态的心是什么样子的。为了替冥想奠定基础,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死是什么。了解生与死的非凡意义即是冥想。冥想并不是去探索某种深层的神秘经验,也不是重复诵念咒语,不管这个咒语有多么神圣、古老。持咒虽然可以静心,但也会让心变得迟钝、愚笨并进入催眠状态。那还不如服用镇静剂算了。重复诵念咒语、自我催眠、依循某种修行体系或方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冥想。 “经验”一词暗示着一种发现的过程。我昨天有一个经验,它带给我的可能是快乐,也可能是痛苦。要想完全和那个经验贴近,你就必须先发现它。但凡是能够被发现的东西,势必是已经存在的,因此,经验从来都不是新鲜的。实相则是永远无法被体验的:这就是它的美之所在,因为它永远都是崭新的,不可能是昨日已经发生过的事。昨日发生过的事必须彻底遗忘,或者整理清楚之后立刻放下。一味地从成败的角度一再回顾它,或是把那份特殊的经验拿出来炫耀,企图说服别人,都是件很愚蠢的事。你对“经验”这两个字必须十分小心,因为凡是能够被你记起来的经验,都是早已在你身上发生过的事。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思想者、观察者在那里保留住已经发生过的经验。 只要有一个充满着记忆的“我”或思想者存在,实相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已经体验了实相,不要轻信他的话,不要接受他的权威掌控。我们都很乐于接受能带给我们承诺的人,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无光。但是没有人能赋予你内在之光—没有任何宗师、老师或救世主能做得到。过去,我们已经接受过许许多多的权威,我们把信心放在他们身上,而他们不是剥削我们,就是彻底失效。所以不可轻信,甚至要谢绝所有精神上的权威掌控。没有人能赋予我们永恒不灭的内在之光。 样张展示 附 目录与试读章节 目录 第一部分 具足自身的能量 3 / 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6 / 心的寂静 11 / 全心全意地倾听 16 / 活在善意里 21 / 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25 / 点亮自性之光 30 / 潜意识的问题 34 / 秩序意味着美 38 / 探索实相 42 / 美德之美 47 / 汇集所有的能量 53 / 时间的超越 57 / 生活的秩序 62 / 冥想的来龙去脉 68 / 何谓宇宙创生? 73 / 从慈悲中产生智慧 第二部分 光明自性的照彻 81 / 不通过意志力而行动 94 / 已知与未知的和谐 103 / 神圣的人生 112 / 从空寂中观察万物 120 /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131 / 追寻的终点 140 / 纯然的观察 151 / 他人无法带给你光明 165 / 思想的局限 试读章节 冥想的来龙去脉 如果智力发展到极致,爱是不可能如朝露一般翩然而至的。但是我们的文明一直都崇拜智力,因为它创造出了上帝、理想和教条。爱是不是意识的一部分?当忌妒出现时,爱能不能存在?当你执着于妻子、丈夫或孩子时,爱存不存在?如果你的心一直在回忆美好的性经验,你的心中会有爱吗?请深入地探索一下。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爱,这个世界才会那么混乱。 如果想巧遇这份爱,整个意识活动必须静止下来:你的忌妒,你的敌意,你的野心,你对地位的渴求,你想变得更好、更高尚、更有权力—譬如想升官,想在生意上、政治上、宗教上掌握大权,或者想掌控你的妻子、丈夫或孩子。只要自我中心的倾向一出现,爱就不见了。而整个存档的过程正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倾向。痛苦的止息便是慈悲的开始,然而,我们一直将痛苦视为进步的手段。相反,痛苦一旦止息,那个无限的境界就出现了。 我们必须有空间,不只是物质界的空间,还有内心的空间,这意味着心不能被占满。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满的:“我该如何才能停止喋喋不休的妄念?”“我必须有空间。”“我必须安静。”家庭主妇忙着在厨房里烧菜,忙着照顾小孩,虔诚的信徒忙着追寻上帝;男人为事业、性、工作、野心、地位而忙碌。我们的心完全被占满了,里面一点儿空间都没有了。 我们在生活里建立起的秩序,不该通过修炼和掌控得来,我们已经很理智地认清,只有了解了混乱之后,秩序才会出现。我们必须为生活和关系带来秩序,因为生活便是在关系中的行动,生活就是关系的互动。如果你跟妻子、丈夫和孩子的关系—不论远亲或近邻—都无法和谐,那么你就难以达到冥想的境界。如果生活一团混乱,你却去打坐冥想,你一定会陷入幻觉中。如果你认真生活,心自然会井然有序—不是暂时的秩序,而是绝对的秩序—这份秩序和宇宙秩序是息息相关的。宇宙秩序便是日落月出,傍晚时分天空呈现非凡之美。透过望远镜去观察宇宙天相,这并不是真正的秩序。当你在生活里建立起秩序时,这份秩序就会跟宇宙产生不可思议的联系。 我们的心一旦被占满,秩序就不见了,空间也消失了。心如果充满烦恼,它如何能拥有空间呢?如果想拥有内心的空间,当烦恼产生时,你要立刻消解掉它。这就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功夫—不把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心不被占据并不意味着人的不负责、游手好闲。相反,只有当你的心不被占满时,你才会留意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被占满的心往往充满着困惑,如此一来,责任就变成了一件丑陋的事,变成了一种罪恶感。不要问我心“如何”才不会被填满,因为“如何”暗示着方法、修行体系或教条。其实,只要你真的认清或洞悉到被占满的心是不自由的,没有空间的,而且是具有破坏性的,它自然会安静下来。 接着,我们要谈一谈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件事。你现在有没有在全心全意地听?觉察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真的在全心全意地觉察,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会消失。如果你很想让自己全心全意地觉察,这个状态就无法持续下去。能持续下去的通常都是不觉察的状态。当你在全心全意地觉察时,你一定在留意地倾听,而那种状态之中并没有一个“我”在那里说:“我在听,我在看,我在学习。”存在的只有一种巨大无边的整合感,也就是纯然地看,纯然地听,纯然地学习。在那种全观的状态之中,没有任何思维活动。这种全观的状态是无法刻意维持的。譬如,念头说它想要弄清楚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全观的状态,但是渴望自己能全观的思维活动,不就是一种不再全观或缺乏觉知的状态吗?意识到自己不在觉察便是一种觉察了。你了解了吗? 心必须拥有宽广的、无边无界的空间,而这只有在喋喋不休的妄念停止了,烦恼在当下被消解掉而不再产生时,它才会出现。自我中心感一旦消失,你的心就空了。只要自我中心感一出现,心便产生了局限。空寂意味着没有中心点,所以它是无边无界的。全观暗示着汇集所有的能量去听,去看,而其中是没有中心点的。然后,心才能井然有序,没有恐惧。这样的心已经止息了痛苦,并且充分理解了欲望的本质,将其归于正确的位置。接下来的问题则是,一颗彻底空寂的心具有何种品质?这里指的不是如何达到寂静,如何拥有一颗安详的心—我们要探讨的是,一颗超越时间、彻底安静下来的心,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两个音符之间会出现静音,两个念头之间会有空当,两个行动之间也会有暂停的时刻,两场战役之间一定会有休战,夫妻之间的争执也会暂时停止。我们所说的那种空寂,当然不是上述的这些状态,因为这些状态都是暂时出现、不久又会消失的空当。我们现在所说的空寂不是由思想刻意制造出来的,只有当你全盘理解了存在的真相之后,它才会出现。在这份理解之中不再有任何问题,也不再需要解答,其中没有挑战,更没有追寻,一切活动都止息了。在那份空寂之中,只有巨大无边的静谧感、美以及不可思议的能量。然后,永恒的圣境就出现了,它既不是文明的产物,也不是思想的产物。 这便是冥想的来龙去脉。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这本书看起来不错的耶。
|
板凳
这本书要好好看一看的
|
4#
这样的书真是太喜欢看了
|
5#
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
|
6#
挺厚的一本内容也好
|
7#
值得用心品读
|
8#
看到这书名就很想看一看
|
9#
帮助自己找到真实的自我,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
10#
很有内涵的一部书呢,很想看。
个性签名
家有儿女,我的人间四月天
|
11#
这本书不错,值得一看啊~
个性签名
|
12#
值得用心阅读的一本好书
|
13#
自性真的很重要!
|
14#
很高大上的感觉,冥想,嗯,得学学
|
15#
很适合净化心灵
个性签名
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