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欧也妮·葛朗台》:现实主义笔法中的“拜金”风潮 如何让孩子具有健康的金钱观,这本书或许能教你。 杜萌若/外国文学教授 版本推荐:《欧也妮·葛朗台》 / 巴尔扎克 / 傅雷译本 你好,这一讲我要跟你分享的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用笔征服世界的“文坛拿破仑”
巴尔扎克在十九世纪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素有“文坛拿破仑”之称,这个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 原来啊,巴尔扎克的家里常年立着一尊拿破仑的雕像,雕像上还刻着一句巴尔扎克的豪言壮语,说,“拿破仑用剑没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
拿破仑用剑要完成的事业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征服世界了,但最终拿破仑壮志未酬;而巴尔扎克要用他的笔去征服世界,他却成功了。
巴尔扎克写出了由九十多部中长篇小说组成的鸿篇巨制《人间喜剧》,记录下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几乎一切的生活状态,让整个世界为之倾倒。为此,他这个“文坛拿破仑”的称号,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
《人间喜剧》是十九世纪西方文学写作规模上NO.1的大制作,巴尔扎克推出的这部超级大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因为他抓住了整个西方世界十九世纪的时代灵魂。
主导这个时代的是什么呢?巴尔扎克认为,是金钱。 整个《人间喜剧》的九十多部作品,都是围绕着“金钱”这个大主题来展开的。而在所有这些作品当中,表现金钱主题最有名的一本书,也可以说最能传达巴尔扎克基本思想的一本书,正是这一讲要分享的这部《欧也妮·葛朗台》。 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没有毒药、没有匕首、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故事”,那这个悲剧故事到底悲在哪里呢?下面,我就先给你简单讲一讲整个故事发生发展的大致脉络。 故事精华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索漠的法国小城。索漠城首富叫葛朗台,说起葛朗台的发家史,还是挺传奇的。他本来只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工匠,活干得不错,攒下了不少钱,可是距离大富翁的标准,那可是远了去了。就在他四十岁的时候,葛朗台抓住了人生中难得的机遇,利用婚姻改变了命运——他成功娶到了一个有钱木材商的女儿,得到了数十万法郎的陪嫁资产。
葛朗台抽出一部分钱去行贿官员,用超低价买到了当地最好的几块葡萄园。他从葡萄酒产业干起,一步步做起了各种投机生意,仗着头脑精明,钱越赚越多。另一方面呢,这个人为人吝啬到了极点,光赚钱却不花钱,只进不出,家里的日子过得就像穷人一样。就这样,葛朗台就成了索漠城首富了。
葛朗台太太是一个善良却过于软弱的女人,她带着巨额陪嫁嫁到葛朗台家以后,就被精明吝啬的丈夫给牢牢控制住了,没有任何的经济权,连日常的零用钱都得跟葛朗台申请,每次最多只能得到6法郎。葛朗台夫妇有个女儿,就是小说标题里的欧也妮·葛朗台。
这个女生欧也妮性格也像她妈妈一样,也是一个善良却过于软弱的人。这一年,她已经二十三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没有男朋友,索漠城的好几个大户人家都盯上了葛朗台家的大笔资产,想跟他家攀亲。在欧也妮二十三岁生日这一天,家里就来了两伙儿求亲的人,争着向欧也妮和葛朗台夫妇献殷勤。有了追求者,欧也妮这个从来没谈过恋爱的女生还是很开心的。
可她老爸老葛朗台在那里不动声色,稳坐钓鱼台,琢磨的是怎么把女儿嫁出去能换来最大的收益,怎么才能把女儿嫁个好价钱。对这老头来说,这个世界的唯一一条游戏规则就是——一切都是生意,谁也别来跟我谈什么感情。
一大屋子的人正各怀心事呢,就在这个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个重要客人。这个人也叫葛朗台,全名叫做查理·葛朗台,是老葛朗台在巴黎生活的亲兄弟的儿子,欧也妮的堂弟。
查理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一露面就把刚才欧也妮的那两个追求者给比下去了,欧也妮对他一见钟情,莫名其妙地坠入了情网。不过,查理这次来伯父家,可不是带着什么好事来的。他父亲巴黎葛朗台生意破产,心灰意冷,决定要自杀,自杀之前打发儿子投奔到索漠城亲戚那里,想让查理得到一些亲情的佑护。
那咱们看老葛朗台是怎么招待这个远道而来的侄子的呢?他让人打下了几只乌鸦,做了一锅乌鸦汤,这就算是待客的大餐了。家里的女佣人看不过去了,对主人说,这乌鸦是吃死人肉的,吃着多不吉利啊,再说乌鸦肉也难吃死了,人家巴黎来的孩子能咽下去吗?
你知道老葛朗台是怎么回答的吗?他说,吃死人肉怎么了,难道我们就不吃死人了吗,继承死人的遗产就是吃死人肉嘛。别啰嗦,快去炖乌鸦汤吧。
不过,即便葛朗台再怎么吝啬,也还是得让这个侄子在家里住下来。过了不长时间,传来了巴黎葛朗台自杀的消息。亲兄弟死了,葛朗台无动于衷,一心盘算着怎么不费一个铜子儿就把这件麻烦事给处理好。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查理,看到查理为父亲的去世痛哭流涕,葛朗台一下子特别瞧不起这个侄子,说这孩子真没出息,光顾着哭,也不想想怎么赚笔大钱翻身,太没头脑了。
就在查理最痛苦最艰难的时刻,他的堂姐欧也妮站了出来,这个善良的女生要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倒霉的查理。欧也妮瞒着老爸,偷偷地把自己这么多年攒下来的几千法郎私房钱给了查理,资助他去海外经商。
查理很受感动,他把自己最珍视的、母亲留下的一个梳妆盒交给欧也妮,实际上这梳妆盒就相当于是个定情的信物。一番海誓山盟以后,查理带着恋人欧也妮给他的这些钱到外面闯荡去了。
查理走了以后,老葛朗台知道自己女儿竟然把那么多钱都给了人家,气得暴跳如雷,把欧也妮关在了房间里,不准她自由活动。葛朗台太太一看这情况,一急之下病倒了,之后不久就辞别了人世。这时候,老葛朗台找来了公证人,让欧也妮当着公证人的面在财产文书上签字,保证放弃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软弱的欧也妮还真就按他老爸说的做了,于是,老葛朗台如愿吞下了妻子的所有遗产。
又过了一些时候,老葛朗台也得了重病,很快一命呜呼了。女儿欧也妮继承了庞大的家产,但是她的生活并不幸福。原来,她的心上人查理在海外做生意发了财,打算娶一位官宦小姐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早就把他当年对欧也妮的海誓山盟抛到了一边。就这样,欧也妮守着一大摊子家产,却失去了最后的情感依托。
心灰意冷之下,她很随便地嫁给了当初的一个追求者,婚后不久,丈夫还死了。这时的欧也妮三十三岁,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老很多。这个索漠城最富有的寡妇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呢,她又拿出了大笔钱去做公益事业,资助宗教和慈善机构、养老院、学校、公共图书馆。可是,欧也妮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她却不再相信感情了,最终独守空房,过完了下半生。
19世纪法国社会盛行的“拜金主义”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标题当中的女子欧也妮·葛朗台,整个故事讲的是她的婚恋悲剧。可是呢,欧也妮的老爸老葛朗台,却狠狠地抢戏了。
这个人物的光彩完全压过了主人公欧也妮,让人不由自主地把他当成了全书的灵魂人物,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老葛朗台身上,最能体现出拜金主义这种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现象的精神气质。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方法和思路来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揭示金钱的主题,尤其是这部《欧也妮·葛朗台》,可以说是写出了一种特别有穿透性的现实感,写得特别扎心,这部作品也最能表现巴尔扎克的文学天才。
接下来,我就来给你做一个解密工作,带你一起看一看《欧也妮·葛朗台》这部作品到底是怎么体现巴尔扎克个人标签式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手法的。
《人间喜剧》这部超级大书分成了好多板块,《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属于“风俗研究”之“外省生活场景”里面的一篇。
在这里,我必须给你解释一下“外省”这个概念。“外省”是法国文化中的一个特有说法,在法国,人们称呼首都巴黎以外的地方,一律都叫做“外省”。
站在巴黎人的角度上看,外省就都是很落后土气的地方。《欧也妮·葛朗台》故事的发生地是小城索漠,这就是典型的外省。巴尔扎克要写外省生活场景,也就是写出外省风俗的特点;他要表现金钱主题,他就要写出索漠这个地方与巴黎不同的金钱观。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巴黎和外省同样流行拜金主义。这两种拜金主义实质相同,形式上却有一定差别,什么差别呢?说起来还真很有意思,那就是在黄金、钞票、支票这三种类型的金钱里,巴黎人一般最喜欢支票,其次是钞票。他们不太喜欢在家里储存黄金。而在外省呢,往往正相反。就比如说索漠这座小城吧,这里的居民一般把黄金看得最重,有了钞票,也习惯把它换成金币,堆在家里。他们对黄金是看着就过瘾,而对支票则普遍比较陌生,很少有人像巴黎人一样习惯采用支票支付的方式。巴尔扎克准确地观察到了这样一种当时特有的社会现象,他把这种现象记录下来,还第一个把它写到小说里。这样,巴尔扎克的小说就写出了现实感,写出了他所特有的现实主义味道。
俗话说得好——“见钱眼开”,巴尔扎克在这个故事里,一开始就讲索漠人到底是怎么一个“见钱眼开”。
他讲到,至少从老葛朗台外婆那一代人开始,索漠人就有了这样一种怪癖:他们积攒黄金,攒下好多好多,但他们并不像巴黎人那样去放债,获取高额利息,而是把黄金就放在家里面摆着,整天默默地观赏。他们看见了金灿灿的金币一堆堆地堆在那儿,心里才美。索漠人平时见面聊天气,都聊得很奇葩,他们喜欢说,“真是黄金一般的好天气啊”,“你看,天多好,简直是天上下金子了”。索漠人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最爱金币这样的实物类型的货币。
再看老葛朗台,这个守财奴不但完美地继承了这个传统,而且还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巴尔扎克写老葛朗台有一间密室,屋里面挂着一个称金币的天平。这老头儿把大堆大堆的金币都藏在这里,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一个人躲到这间密室当中,对着那么多的金币,安安静静地欣赏,有时还抚摸抚摸。老葛朗台的拜金,都拜出了一种审美迷狂的味道了。
作品中还写到了一个细节,说老葛朗台有一次到巴黎去提款,取回来约二百四十万法郎的金币。你想啊,这么多钱,取钞票多轻便啊,可是这老头儿他就是喜欢金灿灿的金币这样一种实物的观感和触感,所以,宁可累个半死,也要把那么多的金币从巴黎生生运回索漠来。
你看,以上这个例子,讲老葛朗台热爱黄金,很变态吧,可是下面我要给你讲的这个例子更变态。
你还记得吧,在前面的故事梗概当中,我提到过查理和欧也妮定情的时候,这个男生给心上人留下了母亲的遗物,一个珍贵的梳妆盒,接下来咱们要讲的故事情节就是从这里引出来的。 这个梳妆盒十分特殊,上面镶有查理母亲的纯金小雕像。后来,老葛朗台发现了这个查理给女儿留下来的定情信物,他突然像饿虎扑食一样扑向了梳妆盒,抓住了盒子以后,连声大叫,“金子,金子,多好的金子,这么多的金子,足足两斤重诶”,说着说着,老葛朗台竟然不知从哪变出一把刀子,准备拿这把刀子去把盒子上镶的纯金小雕像给撬下来,气得欧也妮也随手抄起一把刀子,威胁她老爸,说只要你把金子撬掉一点点,我就当场用这把刀自杀。
当时葛朗台太太也在现场,受不了这种刺激,连气带吓,结果一下子昏过去了。老葛朗台一看自己把事给闹大了,这才很不情愿地收住了手,眼巴巴地看着金子,撤退了。
你看,老葛朗台疯狂地迷恋金钱,他的所作所为多变态,最后我再给你讲讲这老头儿终极变态的一个表现。老葛朗台弥留之际,一个负责临终关怀的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凑近他嘴唇,让他最后吻一下上面的基督耶稣像。 老头儿一眼看到了十字架上镀的金,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抓住了十字架,显然在潜意识中,老葛朗台还想着把上面的金子占为己有,这是老葛朗台一生当中做出的最后一个动作。作者巴尔扎克给出了这样一种描写,的的确确是把一个疯狂的拜金主义者写活了,写出了一种具有鲜明外省风俗特色的拜金主义。
难怪老葛朗台这个形象气场如此强大,把大女主欧也妮的风头全抢过去了,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力量。
阅读心法
《欧也妮·葛朗台》这一讲就讲到这里,下面我再来跟你分享两条阅读心法: 第一,这本书里实际上写到了三个葛朗台,老葛朗台,老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葛朗台,还有老葛朗台的侄子、欧也妮的堂弟查理·葛朗台。 三个葛朗台当中,欧也妮是标题中的主角,老葛朗台戏分最足,最吸引眼球,相对来说最后这个查理·葛朗台,来自巴黎的这个小伙子,他比较容易被忽略。其实,这个人物在整个作品当中非常关键,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巴黎范的拜金主义,和外省风俗拜金主义很不一样,更高端也更冷血,可以说是升级版。 你注意看啊,女主人公欧也妮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查理·葛朗台直接造成的。所以说,对于这个角色,读原著的时候,你最好别忽略掉。
第二,在西方文学人物画廊当中,有四大吝啬鬼的经典组合,巴尔扎克笔下的这位老葛朗台是一位,另外三位分别是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中的尤克里奥,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中的阿巴贡,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那西方文学四大吝啬鬼,守财吝啬各有千秋,你不妨找来四部名著做一下比较。
写作小窍门
分享阅读心法以后,我还要再告诉你一个本书作者的写作小窍门: 咱们看这个故事里面,作者巴尔扎克写到了索漠城里的人看老葛朗台那种感觉,说大伙儿觉得这老头,他眼睛金光闪闪,好像是染上了黄金的色彩。
你想啊,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眼睛不太应该是黄金色的。那这里写的是大伙儿对老葛朗台这个人的心理感觉,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黄金的化身,就连眼睛都是黄金眼。那作者其实是用了一种合理的夸张手法,写出了人的真实感觉,那他用的这一招就叫做夸张中见真实。如果你在写作的时候,遇到适合的情况,也能大胆使用这招,没准啊,会巴尔扎克灵魂附体。 课后思考
最后,我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在这本书将近结尾的时候,作者特别写到了这么一个细节,说老葛朗台死了以后,欧也妮继承了巨额财产,她就叫人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金首饰又加上了相当于八千法郎的黄金合到一起,熔铸成了一只纯金的圣体盒,也就是基督教教徒盛放圣物的一种专用盒子,然后欧也妮把这个纯金的圣体盒献给了本区的教堂。
现在,问你这么一个问题:在你看来,欧也妮的这种行为,这种奉献纯金圣体盒的行为,是不是拜金主义的体现呢?为什么呢?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谢谢亲的推荐
|
板凳
作品不错,有机会拜读一下
|
4#
小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原来是这样的结局啊
|
5#
小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原来是这样的结局啊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
6#
听了这个真想去看看书。
|
7#
听了这个真想去看看书。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
8#
听了这个真想去看看书。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