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读试用请点击:http://www.babyzone.cn/shiyong/
首先鸣谢磨铁图书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与赞助!
当当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77626.html
内容简介:
心理学者、畅销书作家李雪,继《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后,又一力作。继续深入挖掘母婴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内核,通过更加丰富与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揭示育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一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指明,我们应该如何觉知并转换思维,解决自身已然存在的问题。
“爱与自由”是在李雪一以贯之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关系中,也体现在界限感上。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守住界限”都是很重要的觉知方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负责,也只能对自己负责,做一个清醒的“有限责任人”。
整本书共分为六个版块,作者分别从母婴关系、家庭教育、自我觉知等角度,揭露了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隐性或显性的问题,并提供了独树一帜的见解。
编辑推荐: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守住界限,成为自己,也成就彼此。
这本书,写给家庭里的每一个“有限责任人”。
作者简介:
李雪,心理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年。创办微信公众号“初心心理”,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
作为心理学研究者,李雪的独特之处在于“去脸谱化”,把专业知识性感地表达出来,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她勇于袒露自己,用轻盈而深刻、温暖且尖锐的文字,向读者彰显真相。
著有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
媒体评论:
【名人推荐】
李雪是敢向自己开刀的人,她淋漓透彻的文字,来源于十余年不间断的自我剖析,亲身体验过痛,所以有深情。
——张德芬
李雪的文字充满张力,那是思想成熟后的饱满;她如此通透,以智慧的光芒烛照着人心。
——尹建莉
书摘:
好的父母与不好的父母,核心区别在于:父母是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如果是前者,哪怕父母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做不到时时刻刻回应孩子,也没关系,孩子的一生照样会过得逍遥自在。但如果是后者,即使父母学了很多育儿方法,跟孩子说话总是温和有理,孩子依然会反感抗拒。
我经常遇到一些学习正面管教的家长,他们学习了很多,但学会的往往是温和而坚定地控制孩子、改造孩子。无论他们说的话多么有道理、多么正确,跟孩子的关系依然拧巴。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这是很高深的境界。如果一个人能修炼到对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没有改造欲望,那么他就是所谓的“觉醒”的人。《圣经》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不是在爱中,就是在恐惧中。爱带来如其所是,带来对事实的臣服和行动的智慧;而恐惧带来分裂,带来对错评判,带来应该与不应该的较劲。
我经常提到自己跟妹妹相处的例子:妹妹买了一堆面包放在冰箱里忘了吃,我看到后忍不住想教育她“面包要及时吃,不要浪费钱”。这个时候,我就是想改造她,我的心已经不在爱的位置上,而是处于分裂的位置。这个分裂的位置,源自我头脑中妄想出来的恐惧——“如果我不教育她,她今天对食物这么不珍惜,以后就会一直这样,逐渐变成一个浪费成性的人”。
我小时候也整天被父母这样妄想,活在恐惧的剧情里,制造着无休止的分裂、评判和冲突。所以,当我觉察到自己偏离了爱的位置时,就立刻让自己回来,只是带着爱,简单地告诉妹妹:“这个面包店的面包都没有添加防腐剂,只能放三天,三天过后就不能再吃了。”妹妹“哦”了一声,但从此以后每次都会及时吃掉面包,有时还会提醒我“面包要到期了”。
可以想象,如果我处在分裂的位置上,去教育妹妹不要浪费粮食,她必然会感受到我语言背后的能量。这个能量是评判、不接纳,所以即使她意识上不反抗,心理上也必然会疏远我。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辈子说话做事都很正确,但跟亲人的关系却冷淡疏远。美剧《福斯特医生》中,爸爸对婚姻失败的福斯特说:“你总是能够‘正确’地伤害别人。”是否伤害别人,并不在于你说的话对不对、有没有道理,而在于你的心——你的心是处于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
很多家长问我有关孩子打架的事,比如“孩子之间抢玩具,他上去就咬别的小朋友,我该怎么办”,当家长这样问的时候,背后的能量就是分裂的——“孩子咬人是错误的,他应该变成一个懂礼貌、不给我惹麻烦的孩子,所以请教给我正确的改造方法”。可问题在于,如果家长的心远离了爱,就看不见真实的孩子了。这个时候,无论家长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的。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严肃地教育孩子不应该打架,孩子就越会打其他小朋友,性子倔的孩子甚至还会自残。
那么,处于爱的位置上的做法是怎样的呢?爱是看见真实的孩子。放下改造孩子的念头,才可能看见真正的他,看见他打架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有时只是一种游戏,打过之后,不需要大人干预,三分钟就和好了。有的孩子之所以咬人,背后可能是恐惧,怕自己的玩具被剥夺,怕没有能力自我保护。这样的孩子,或许在婴儿时期就有过太多因被剥夺而产生的无助感和恐惧感。
当我们看见真实的孩子,就知道该如何用爱去回应。对待咬人的孩子,就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保护、被爱围绕的,用爱去融化他内心的无助和恐惧。当孩子内在温暖的体验越来越多,无助感越来越少,自然就不会咬人了。
我家的鹦鹉小时候经常咬人。有一次,它咬了来我家玩儿的小朋友,具体因为什么我没看到,但我看到咬人之后的鹦鹉充满着恐惧。于是我让其他人照顾被咬的孩子,自己把鹦鹉抱到卧室,轻柔地安抚它,告诉它:“没关系的,我会保护你,没事的。”我看到了真实的鹦鹉,它很恐惧,于是爱自然地指引我去安抚它,而不是评判、教育、惩罚它。这只鹦鹉是人工孵化出来的,很没有安全感,我能做的就是尽量用爱去融化它的恐惧。随着鹦鹉安全感的增加,它咬人的情况越来越少。
但是在一种情况下,鹦鹉依然会飞过去咬人,那就是当它被欺负的时候。确实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会主动招惹它,如果孩子被咬了,又确实会给我带来麻烦。于是我就对鹦鹉说:“我带你到小区里散步,要是有小朋友招惹你,你不要咬人好不好?因为这样会让我很难处理。”在这之后,有一次,鹦鹉站在小区的栏杆上休息,一个小朋友跑过去指指点点,说一些很不友善的话。我提醒小朋友不要招惹鹦鹉,它会咬人,小朋友退后几米,继续指指点点。这个时候,鹦鹉忽地飞过去,小朋友随即捂着额头大哭,说鹦鹉咬他。小朋友的妈妈赶过来查看,发现额头并没有任何伤痕。原来鹦鹉只是飞过去撞了他,并没有咬人。它既给自己出了气,又没给我惹麻烦,我很佩服它的智慧。鹦鹉之所以善解人意,愿意配合我,是因为我几乎没有评判过它,一直都理解它、保护它,它自然也愿意理解我、保护我。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更有智慧的孩子呢?父母和孩子就像是纠缠的量子,如果父母的内心没有分裂、恐惧和冲突,那么孩子的外在表现也不会是冲突对立。孩子是父母内在的镜子,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来反观内照。当父母化解了自己内在的评判和对立,孩子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我们在面对孩子、面对亲人说话之前,可以先缓一缓,觉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话说出口,会让关系更亲近,还是更疏远?其实,我们的内心都知道答案。在生活中慢慢觉知内心是合一还是分裂,是在爱中还是在恐惧中,这就是解脱之路。
参与方式:
点击下方“我要报名”,填写相关信息。
不理解的请看:http://bbs.babyzone.cn/showtopic-162481.html
宝宝地带的试用方法:
http://bbs.babyzone.cn/showtopic-67456.html
试读报告范例:
http://bbs.babyzone.cn/showtopic-99530.html
首先鸣谢磨铁图书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与赞助!
当当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77626.html
心理学者李雪全新作品,亲子关系百万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姊妹篇 尹建莉、张德芬鼓掌推荐!
内容简介:
心理学者、畅销书作家李雪,继《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后,又一力作。继续深入挖掘母婴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内核,通过更加丰富与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揭示育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一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指明,我们应该如何觉知并转换思维,解决自身已然存在的问题。
“爱与自由”是在李雪一以贯之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关系中,也体现在界限感上。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守住界限”都是很重要的觉知方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负责,也只能对自己负责,做一个清醒的“有限责任人”。
整本书共分为六个版块,作者分别从母婴关系、家庭教育、自我觉知等角度,揭露了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隐性或显性的问题,并提供了独树一帜的见解。
编辑推荐: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守住界限,成为自己,也成就彼此。
这本书,写给家庭里的每一个“有限责任人”。
作者简介:
李雪,心理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年。创办微信公众号“初心心理”,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
作为心理学研究者,李雪的独特之处在于“去脸谱化”,把专业知识性感地表达出来,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她勇于袒露自己,用轻盈而深刻、温暖且尖锐的文字,向读者彰显真相。
著有畅销书《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
媒体评论:
【名人推荐】
李雪是敢向自己开刀的人,她淋漓透彻的文字,来源于十余年不间断的自我剖析,亲身体验过痛,所以有深情。
——张德芬
李雪的文字充满张力,那是思想成熟后的饱满;她如此通透,以智慧的光芒烛照着人心。
——尹建莉
书摘:
好的父母与不好的父母,核心区别在于:父母是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如果是前者,哪怕父母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做不到时时刻刻回应孩子,也没关系,孩子的一生照样会过得逍遥自在。但如果是后者,即使父母学了很多育儿方法,跟孩子说话总是温和有理,孩子依然会反感抗拒。
我经常遇到一些学习正面管教的家长,他们学习了很多,但学会的往往是温和而坚定地控制孩子、改造孩子。无论他们说的话多么有道理、多么正确,跟孩子的关系依然拧巴。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这是很高深的境界。如果一个人能修炼到对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没有改造欲望,那么他就是所谓的“觉醒”的人。《圣经》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不是在爱中,就是在恐惧中。爱带来如其所是,带来对事实的臣服和行动的智慧;而恐惧带来分裂,带来对错评判,带来应该与不应该的较劲。
我经常提到自己跟妹妹相处的例子:妹妹买了一堆面包放在冰箱里忘了吃,我看到后忍不住想教育她“面包要及时吃,不要浪费钱”。这个时候,我就是想改造她,我的心已经不在爱的位置上,而是处于分裂的位置。这个分裂的位置,源自我头脑中妄想出来的恐惧——“如果我不教育她,她今天对食物这么不珍惜,以后就会一直这样,逐渐变成一个浪费成性的人”。
我小时候也整天被父母这样妄想,活在恐惧的剧情里,制造着无休止的分裂、评判和冲突。所以,当我觉察到自己偏离了爱的位置时,就立刻让自己回来,只是带着爱,简单地告诉妹妹:“这个面包店的面包都没有添加防腐剂,只能放三天,三天过后就不能再吃了。”妹妹“哦”了一声,但从此以后每次都会及时吃掉面包,有时还会提醒我“面包要到期了”。
可以想象,如果我处在分裂的位置上,去教育妹妹不要浪费粮食,她必然会感受到我语言背后的能量。这个能量是评判、不接纳,所以即使她意识上不反抗,心理上也必然会疏远我。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辈子说话做事都很正确,但跟亲人的关系却冷淡疏远。美剧《福斯特医生》中,爸爸对婚姻失败的福斯特说:“你总是能够‘正确’地伤害别人。”是否伤害别人,并不在于你说的话对不对、有没有道理,而在于你的心——你的心是处于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
很多家长问我有关孩子打架的事,比如“孩子之间抢玩具,他上去就咬别的小朋友,我该怎么办”,当家长这样问的时候,背后的能量就是分裂的——“孩子咬人是错误的,他应该变成一个懂礼貌、不给我惹麻烦的孩子,所以请教给我正确的改造方法”。可问题在于,如果家长的心远离了爱,就看不见真实的孩子了。这个时候,无论家长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的。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严肃地教育孩子不应该打架,孩子就越会打其他小朋友,性子倔的孩子甚至还会自残。
那么,处于爱的位置上的做法是怎样的呢?爱是看见真实的孩子。放下改造孩子的念头,才可能看见真正的他,看见他打架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有时只是一种游戏,打过之后,不需要大人干预,三分钟就和好了。有的孩子之所以咬人,背后可能是恐惧,怕自己的玩具被剥夺,怕没有能力自我保护。这样的孩子,或许在婴儿时期就有过太多因被剥夺而产生的无助感和恐惧感。
当我们看见真实的孩子,就知道该如何用爱去回应。对待咬人的孩子,就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保护、被爱围绕的,用爱去融化他内心的无助和恐惧。当孩子内在温暖的体验越来越多,无助感越来越少,自然就不会咬人了。
我家的鹦鹉小时候经常咬人。有一次,它咬了来我家玩儿的小朋友,具体因为什么我没看到,但我看到咬人之后的鹦鹉充满着恐惧。于是我让其他人照顾被咬的孩子,自己把鹦鹉抱到卧室,轻柔地安抚它,告诉它:“没关系的,我会保护你,没事的。”我看到了真实的鹦鹉,它很恐惧,于是爱自然地指引我去安抚它,而不是评判、教育、惩罚它。这只鹦鹉是人工孵化出来的,很没有安全感,我能做的就是尽量用爱去融化它的恐惧。随着鹦鹉安全感的增加,它咬人的情况越来越少。
但是在一种情况下,鹦鹉依然会飞过去咬人,那就是当它被欺负的时候。确实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会主动招惹它,如果孩子被咬了,又确实会给我带来麻烦。于是我就对鹦鹉说:“我带你到小区里散步,要是有小朋友招惹你,你不要咬人好不好?因为这样会让我很难处理。”在这之后,有一次,鹦鹉站在小区的栏杆上休息,一个小朋友跑过去指指点点,说一些很不友善的话。我提醒小朋友不要招惹鹦鹉,它会咬人,小朋友退后几米,继续指指点点。这个时候,鹦鹉忽地飞过去,小朋友随即捂着额头大哭,说鹦鹉咬他。小朋友的妈妈赶过来查看,发现额头并没有任何伤痕。原来鹦鹉只是飞过去撞了他,并没有咬人。它既给自己出了气,又没给我惹麻烦,我很佩服它的智慧。鹦鹉之所以善解人意,愿意配合我,是因为我几乎没有评判过它,一直都理解它、保护它,它自然也愿意理解我、保护我。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更有智慧的孩子呢?父母和孩子就像是纠缠的量子,如果父母的内心没有分裂、恐惧和冲突,那么孩子的外在表现也不会是冲突对立。孩子是父母内在的镜子,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来反观内照。当父母化解了自己内在的评判和对立,孩子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我们在面对孩子、面对亲人说话之前,可以先缓一缓,觉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话说出口,会让关系更亲近,还是更疏远?其实,我们的内心都知道答案。在生活中慢慢觉知内心是合一还是分裂,是在爱中还是在恐惧中,这就是解脱之路。
参与方式:
点击下方“我要报名”,填写相关信息。
不理解的请看:http://bbs.babyzone.cn/showtopic-162481.html
宝宝地带的试用方法:
http://bbs.babyzone.cn/showtopic-67456.html
试读报告范例:
http://bbs.babyzone.cn/showtopic-99530.html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ibabyzone 积分 +12 19-11-19 13:26 幸运的获得了每日随机回帖奖。
沙发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想象中的人
|
板凳
来为家里爱阅读的孩子申请好书啦!
个性签名
|
4#
一本学习教育的好书,希望可以试读,和孩子共同成长。
个性签名
教育不是打造一个“高级”的孩子,而是用最质朴的力量催生出一个更有力量的灵魂!
|
5#
非常好的书,想和宝宝一起来读~
|
6#
有趣的书希望可以读到
|
7#
每个父母都应看的书
|
8#
对于家庭的责任应该要有界限,不过界限要怎么样才算刚刚好呢?
评分记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
9#
学习~~
|
10#
李雪的书值得一看。
个性签名
快乐读书,用心生活,健康平安每一天
微博: 李红美93731http://weibo.com/u/5482400121?source=blog&is_all=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482400121 |
11#
内容很喜欢,作者的书一直都在追,期待幸运
|
12#
李雪老师的书,必须要拜读,哈哈哈
|
13#
看着很不错的书
|
14#
好吸引人的名字啊,立刻把我引过来。的确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负责,期待试读,来学习了~
|
15#
很特别的名字
|
1、申请报名前,请先查看你是否在黑名单;
2、申请试读的用户必须更新头像、个人资料、手机、邮箱认证、联系方式(右上角我的地盘→个人设置); (不填写地址,选中也无法邮寄,所以没有资料会自动删除哦。)
3、申请成功获得书籍/产品的会员需要提交阅读心得;在论坛的“亲子阅读/我爱我购”版块下的“阅读心得/试用”栏目里,标题自拟;
4、试读报告内容要求为原创本站首发,1天内不得转发其他网站,不少于800字,图片3张以上,有宝宝读书照片更佳。
5、在浏览器右上角“我的地盘”—我的活动中提交阅读心得链接;
6、试用用户将以个人资料中的地址等信息发送,若有误将不再补发;
7、试读报告以对书的感想、阅读心得、给其他没得到机会的用户更加直观建议为主。(试读报告中文字按书中打出或者摘取书籍介绍不算首发原创)
8、对于产品试用报告以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建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