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春雷滚滚。
阳光明媚。繁花似锦。春光无限。 这些美好的词语无不昭示着一个新的轮回,新的起点。 花退残红青杏小。 黄四娘家花满蹊。 早春。 晚春。 二月。草长莺飞。 三月。杏花雨。桃花雪。 千古诗词。 人间绝唱。 世间三千繁华。 等闲识得东风。 渐行渐远却永不褪色的记忆。 像春天一样美好。 梁间燕子的呢喃。 你是否还记得, 童年的春天。 前段时间,爸爸给的荠荠菜里面夹杂着一棵迷迷蒿,这一棵迷迷蒿让我想起了张卫的那首《机器灵》,这一首《机器灵》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在田间薅草的童年。 机器灵 砍菜刀 恁那边哩紧俺挑 其实,我们小时候是这样唱的—— 迷迷蒿 砍菜刀 恁那边哩紧俺挑 小时候。小时候。 春天的小时候。 小时候的春天。 那么美好的记忆,却不知道该如何写,害怕一下笔,就破坏了那份珍贵。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大地解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麦苗儿在湿润的土壤中苏醒过来了,东风来了,麦苗儿伸了伸懒腰,揉了揉眼睛,迷糊了一会儿,突然精神焕发——一下又一下的长着,没几天,便旧貌换新颜,越发的葱绿清新。 阳光正好。 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广袤的天地间,无垠的麦田里,随风起舞的是一层又一层的麦浪。 矛盾先生在《白杨礼赞》里是这样写的——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和麦苗一起成长的,是各种杂草、各种野菜——迷迷蒿、荠荠菜、猫儿眼、萋萋牙、蒲公英、面条菜、雪雪草…… 上世纪80、90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是有养殖的,鸡鸭鹅、马牛羊,我家养的最多的是兔子。每天下地薅草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小伙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挎上我们的小竹篮,向麦海出发。五颜六色的衣裳,犹如“万顷碧波”中的朵朵小花。这时候,最受欢迎的就是迷迷蒿了,一是因为多,二是家禽家畜们喜欢吃,当然了,它还是一道美味的野菜,淘洗干净、拌上油和面、上锅蒸蒸、调上放了香油的蒜汁,好吃又挡饱,还可以省几个馒头呢!大人们说,迷迷蒿要趁青蛙没叫的时候吃,等青蛙一叫,迷迷蒿就变苦了…… 面条菜模样俊,可惜不易得,多少年才遇到一棵,听说是可以下面条吃的,但我至今也没有吃到过! 荠荠菜偶尔也可以吃上一回,还有盈盈菜、灰灰菜,这些也都是蒸菜的首选,不过,后两种多长在菜地和路边、河沟…… 我们薅草薅累了,就坐在田间小路上,拿出兜里的石子儿,开始玩起来,我看网上讲的都是五颗的,我们玩的是八颗的。我们玩的这个,最好的是用谁家打烂的碗底做的,用砖头砸成大拇指指甲盖大小,抹去棱角……随着玩的次数增多,慢慢的就会变得非常光滑。那时候,谁要是有一把好石子儿,那可真是让人羡慕……那个年代物质不富裕,我们所有的玩具可都是自己亲手打造的。这个游戏叫“拾子儿”。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斗鸡”,就是搬起一条腿,用一条腿蹦着去怼别人,谁搬起的那只脚着地了就输了。 当然兜里装的也可能是一根毛线圈,用手指称着两人玩,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玩,翻成降落伞。 …………………… 我们有时候也会拔根麦挺子,放到嘴里嚼一嚼,感受它独有的清香…… 夕阳西下,披一身晚霞回家…… 现在再也不用下地拔草,我却好怀念那童年春天里蓬勃生长的野菜…… ![]() ![]()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分记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
沙发
满满的都是回忆
|
板凳
还是儿时的童年更美好
|
4#
|
5#
|
6#
春天也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季节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