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
发表于
2020-04-28 19:33
-
只看该作者
“囚徒困境”是我听得挺多的一个概念,记得在一本关于博弈论的书里提到过。不过,我看书一直是“燕过不留痕”,所以对于“囚徒困境”也仅留在这几个字的画面上了。
说到这里,我又要反思一遍:我对思维模型的了解究竟是什么?本周要再完善自己对思维模型概念本身的理解。
一、囚徒困境究竟说了些啥?
- 囚徒困境于1950年由梅里尔·弗勒德,梅尔文·德雷希尔提出,后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 囚徒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无罪释放/八年)和抵赖(一年/八年/十年)。
- 结局: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
- 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二、为什么需要了解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虽然讲述的是两个囚徒所面临的困境,但是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频繁的出现类似的情况。对囚徒困境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更好的分析、选择。
三、举出关于囚徒困境在现实中的例子。
1、地产-万科揭露房地产市场的暴利
过程:
- 根据市场环境预期到博弈的纳什均衡,未来困境下的房地产商之间普遍相互背叛
- 万科选择先下手为强,出卖所有除他意外的房地产商
结局:
- 市场环境被重复博弈,“囚徒困境“被彻底打破
- 囚徒困境的一个条件是信息不对称,但是房地产本身游戏设计者、方案执行者均深度参与,信息流通非绝对断绝
- 需求方也面临囚徒困境,从不买房运动到万人大团购
思考:
-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听着博弈,创建合奏,回到老话题“信任”
- 这场博弈能避免吗?我认为不可避免,房地产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状态让出现这种情况仅仅是时间问题。
2、国与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过程:
结局:
- 双方无法肯定对方会遵守协议,两国均倾向于增加军备
- 对经济造成损失
思考:这种博弈能避免吗?
- 我认为不可避免,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遏制对方的进攻,已达到和平的目的这条路更行得通,自古以来均已证明弱者会挨打。
- 欧洲的国中国对他国采取了绝对的信任,但是是有前提的:本身国家体量过小,无论怎样去加强国防力量也不足以抵抗外敌。宗教信仰的缘故,让他们本身有一定的互相信任基础。
3、教育机构为培养客户忠诚,所缴学时越长学费越便宜
过程:
- 短期学费过贵,基本一年度的学费才属于一个正常的定价范围。
- 教育机构的破产跑路让家长担忧,但是又低价所吸引,陷入两难。
结局:
- 大多的家长出于价格及长期培养考虑,会选择长期缴费。但是在选择机构的时候,没有特殊原因会选择更大的机构。
- 增加了小/新机构的招生难度,打入市场的时间成本也会更高。
- 大机构依旧有跑路的风险,但是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让家长们忐忑地义无反顾往坑里跳。
思考:
- 我给娃报英语课时陷入了这种担忧中,最终选择了不便宜、缴费时长长的机构。
- 要跳出这个坑可能只有在教育上更加佛系,但是还是避免不了,感觉不跳这个坑,我也会去跳另外的坑。
四、对囚徒困境的了解后,对我有什么启示?
- 之所以为之困境,在大多情况下要完全扭转局势启示挺难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不用太后会自己做出的某些决定。
- 碰到类似选择时,尽量提醒自己站在旁观者实缴去观察问题,有走出另一番天地的可能。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