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美食旅游 > 安岳石刻资料——圆觉洞

安岳石刻资料——圆觉洞

跳转到指定楼层回复数:3  |  浏览数:2481
楼主
发表于 2021-01-31 11:47
只看该作者
安岳  山北崖释迦牟尼佛、净瓶观音 菩萨菩萨安岳时代:五代--明
看点:莲花手观音洞、阿弥陀佛洞和净瓶观音洞,三大洞飞天,明王窟,圆觉洞,陈抟墓。

当地政府为了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升级,将秦九昭纪念馆和恐龙馆并入景区,将原进入景区的南门(飞天门

牌坊为三间四柱七楼牌楼
教钟寺
教钟寺大雄宝殿,建于明初,建筑面积140.2平米,条石素面台基额,抬梁穿斗结合式木构,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2.25米,进深11.45米,通高7.7米,檐高4.8米,檐下施斗拱18朵,是川东地区现存明代最完美的穿斗式木构建筑之一。
前檐斗拱

北崖

摩崖舍利塔
楼阁式佛塔,晚唐建造,高八米,方形十三层,基座素面无纹饰,塔身每层三面各雕一拱券龛,龛内均有一坐佛,塔刹三层相轮。这是 安岳 最早的摩崖佛塔,古朴庄重,是北崖造像区的开始。

净瓶观音头戴华冠,身披璎珞,背有葫芦形背光,一双秀足轻踏于莲蕊之上,呈倒“八”字形,右手拈柳枝,左手提净瓶,欲将瓶中甘露遍洒人间,一副普度众生,惜世怜人的神态从她微垂的眸子表现的淋漓尽致。瓶观音立像高6.75米,观音头戴宝冠,身披敞胸袈裟,遍身璎珞,雍荣华贵。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柳枝,两脚踏并蒂莲花,妙像庄严,俨若正在巡视人间疾苦,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态。

内裙上同样布满璎珞,繁冗的璎珞与外裙的简单衣纹形成强烈对比。

西壁飞天双手托宝盆自北向 南平 飞。

龙女出现的位置跟善财的位置对称,但形制完全不同,估计这龙女不是宋代原刻,当为后代补刻,虽然头部损毁,但依然可以看出是面对窟外的,与善财面对观音 菩萨 完全不同。


释迦牟尼佛满头螺髻,身披袈裟,手施法印,神态威严,佛法无边,威德慑众的佛祖风范。

头顶螺髻,身披袈裟,右手施说法印,姆指与食指间夹一毕波罗花果,左手施予愿印。佛祖面向东侧,呈拈花微笑状,双目俯视,目光与左壁下方弟子迦叶的目光相对接。按佛教仪轨,佛像多采用正面律,方显法像庄重。而这尊释迦牟尼立像采用头、身微侧的姿势,十分和蔼可亲,一扫庄严穆静之感,拉近人与佛的距离。
佛祖侧身明显,这种侧首侧身的佛像实不多见。
石窟东西壁各刻有飞天一身,彩带飘逸,彩云裹身。飞天身材柔美,飘逸灵动,承袭唐代遗风。后壁身光东西两侧同样刻有装饰图案,使得简单朴素的石窟增色不少。

莲花手观音窟



头戴镂空华冠,冠中有一小坐佛。观音面容慈祥,神态自如,广额圆颐,眼神睿智,双目俯视,全身密布璎珞,躯体左侧,注视着左下方“献珠龙女”。双手置于腹前,右手执一柄莲蕾,故名“莲花手观音”。此尊观音体态雍容华贵,面部丰满圆润,有浓郁的唐代审美遗风,展示出宋代造像技艺的高度成熟。
西壁上部飞天   

明王窟


龛内正壁上层刻三佛趺坐于束腰仰莲座上,头均毁,身后有火焰纹舟形背光,正中佛像背光尖端化出两道毫光直通窟顶
正壁下层正中刻明王,三头六壁,分腿而立,正中二手交臂,左右二上手持剑,右下一手持三戟叉,左一手握杵,有蛇缠各臂。左右各刻七眷属,上端各有五旗,左右下端刻牛头、马面,均已风化,身后有火焰背光,充分展示出明王的威力。

圆觉洞,凿于北宋,高4.5米,宽4.75米,深10米,三面设坛,正壁佛坛上三身佛结跏趺坐,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居中,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十二圆觉 菩萨 结跏趺坐于东西两壁。

东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文殊 菩萨 、普眼 菩萨弥勒 菩萨 、威德自在 菩萨 、净诸业障 菩萨 、圆觉 菩萨 ,壁上方镌有“圆觉洞”三字。
西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普贤 菩萨 、金刚藏 菩萨 、清静慧 菩萨 、辨音 菩萨 、普觉 菩萨 、贤善首 菩萨。十二尊 菩萨 ,统称为十二圆觉。他们在聆听佛祖说法释疑,姿态各异,气氛肃穆。

洞内西壁圆觉洞题刻
具足重德叫做圆,照破无明叫做觉。圆觉,人人本具的真心。所谓圆觉,即自觉、觉自、能觉人,觉行圆满的 菩萨 ,他们是佛教中修 菩萨 行达到了最高果报的 菩萨 ,地位仅次于佛。又叫做无上觉,是佛教中觉的三种境界之一,指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西壁南侧第三尊圆觉 令人痛惜的是,圆觉洞里的所有佛像,头部都在1966-1976年时期被损毁。现在的]<font]菩萨菩萨菩萨

那时,云居山尚属村里管辖,在当时情势下,村民无法阻拦前来砸毁造像的人。村支书最终忍不住说道,砸累了吧,回去歇歇,这几座大的,过几天再来砸吧,说来也奇怪,也许是真累了,加之这几座大窟实在是高大,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真的听话罢手而去,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这三龛精美绝伦的大窟造像(除了下部低矮的小造像)就这样保住了,匪夷所思,犹如神佛附体,度过劫难。


为阴刻大字池中倒影却像是阳刻 每字高1.6米,阔1米,为唐末 高陵华阴

过了龟鹤池往回走就到南崖, 直着往前走是新造像区。
南岩造像区多属五代时期造像,五代是由唐到宋的过渡时期,短短五十几年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不安定的时期。造像题材多达27种,内容庞杂,布局也不规范。首次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地狱变、地藏 菩萨 与十王变等新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神情潇洒,衣饰简练,衣纹细密,薄衣似帛,既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明王龛、千手观音龛、地藏 菩萨 、十王变龛、罗汉龛、北方毗沙门天王龛等,帔巾凸起高出体表,甲片鱼鳞片片可数。这些雕塑饱受着风化,雨水浸浊,许多已面目全非,风化损毁很严重,许多窟龛造像现在只能依稀看到他们的身影,已不见头面部。

三佛窟     佛窟正壁刻三坐佛,有意思的是中间坐佛接说法印,两侧坐佛各用一手指向中间主尊,好像是回答他人:谁是主尊?这种刻制组合像非常少见。东西两壁分别刻一弟子和一 菩萨 ,两弟子莲座与正壁三佛莲花座均有莲径相连,是乎体现天下人皆能成佛,皆为同根之源。      这窟造像比较奇特,首先造像人物众多,几乎布满三壁,其次头光样式多样,有尖桃状,有圆头光,还有的造像没有头光。

南崖83号龛道教天尊龛
天尊居中,束发勉冠,身穿双襟道袍,后有桃形顶光。左右各有一待者,右壁外侧刻一 菩萨 一力士。他们的服饰都显得轻薄透体,面部丰满圆润,一派盛唐气概。

南崖63号龛十六罗汉龛
该龛原刻有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 菩萨 、十六罗汉坐像等,大多风化,唯摔跤图完好。图中主尊释迦佛右侧上层中部二比丘摔跤嬉戏,左旁一比丘作劝阻状态,右旁一僧骑一兽,举杖也要劝阻。斗殴者与调解者的刻像,别致有趣,富有浓郁生活气息,表现了古代工匠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中层图案的右边刻一狱卒揪着一双手反缚、上身赤祼坐在地上的妇人头,作殴打状。中间有一圆形图案称业镜,镜内左边一人按住羊身,右边一人双手执棍作打杀状。镜左侧还有一小吏双手捧一长卷,作审视状。下层中部左右各有一鬼卒,中间阴刻流水底部作旋涡状,意示罪人将坠入地狱。


西方三圣龛斜视(由东向西)
这一龛造像,具有唐代轻纱透体的特征,衣纹流畅。 菩萨 的宝冠却不用透雕,而使用线刻花纹,线条非常匀整。璎珞明显减少,颈长、肩圆、胸挺是其特征,较之其他五代造像,体形比例基本协调,线条精细圆滑,是五代造像的上乘之作,特别是圆刀技法的运用,使雕刻艺术展现出新的活力。


刻一官员打扮立像,高2.1米,身着圆领官服,头戴翘脚幞头,形体丰满,双手执笏,衣纹呈阴刻线条,简单质朴,腰垂 紫金聂公为普州诸军事守刺史,该龛五代后蜀广政四年(941年)建,龛外左右有《聂公真龛记》碑文,据传此南山五代造像系他主持,特刻像纪念之。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沙发
发表于 2021-01-31 11:51
只看该作者
上周我们去博物馆看了佛像。
板凳
发表于 2021-01-31 12:0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妞妞妈821019

有时间到博物馆里做做功课还是有必要的。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造像多了解一下,也是文化的普及。
4#
发表于 2021-02-24 16:20
只看该作者
发现你们好喜欢看这种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世界动物绘本》

试读:【试读】《世界动物绘本》

申请
【试读】《今天玩什么》

试读:【试读】《今天玩什么》

申请
【试读】《创意大师洞洞翻翻启蒙纸板书:有趣的形状和数字》

试读:【试读】《创意大师洞洞翻翻启蒙纸板书:有趣的形状和数字》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