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论坛 > 亲子阅读 > 阅读心得 > 《一阅而起》评测:一套专门用来“抛砖引玉”的汉语分级读物

《一阅而起》评测:一套专门用来“抛砖引玉”的汉语分级读物

跳转到指定楼层回复数:2  |  浏览数:2688
楼主
发表于 2021-05-07 19:28
只看该作者

各位妈妈好,我是带孩子读过1000册绘本的杨嘭嘭,今天来分享《一阅而起》。



用500个汉字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挺容易的。压缩到50个呢?好像也不难,哥哥昨天还给我讲了个“吃饭睡觉打豆豆”的老段子。但如果把这50个字限定到幼儿识字起步阶段,那难度就陡然上升了……原因我这几篇文章其实也一直在说,一是语句里面必要的动词,尤其是我们常用的动词一般笔画数都很多,很难认二是如果我本着用大量的简单名词,加上有限动词不停重复的方式来侧面帮助孩子认字,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能编出有趣故事的难度又大大增加了。


所以啊,你看过去几十年中文分级阅读都没有火起来(当然简体字其实也就几十年……),现在却能看到市面上越来越多锚定这个方向的童书,除了中文童书市场终于经过这么久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庞大,体系越来越成熟,作者们的原创越来越给力,也是因为孩子的启蒙阅读终于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我们虽然面对了很多原生和衍生的困难,但归根结底这是件好事


我说这些是因为,如果抛开低起点这个最难的bug不看,今天这套书其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而且读的时候居然还让我感受到了一点情怀。这套书是



《一阅而起》汉语分级阅读绘本






就“低起点”这方面,这套书做的真的不算好。首先比较迷的是,每一册后面有的不是第一级总字表,而是每一本书的分字表,以至于我也不太好判断第一级别到底是不是它自己说的60个字,整体难度怎么样,第一二级区分合不合理,八成都靠自己感受和经验。换个角度看呢,倒是可以很有指向性的,让娃看看某一本后面的字表就大概知道能不能读,但一个级别十本呀,颇有一种你本来要给我100块钱的红包,硬是拆成了十个放,也不是不惊喜,就是心里没底。





主要问题其实就是这一个,不要以为我只说了一个就是给这套书盖章超高分啊。如果对于分级阅读来说,这是评分基础,享有一票否决权的那种,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套书不适合识字量<100的初级幼娃自主阅读使用。


我估计这套书的编者们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分级标准上非常明确地写出,前三个级别适合的是“亲子阅读”,也就是家长要参与的帮助性与引导性阅读,小朋友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读一些字,和爸爸妈妈打配合,很像一本普通的绘本书被有针对性地改编成了适合自主阅读+识字的专用书。(事实证明我越看到后面越像)




所以相应的,这本书多了很多特点,也可以算是优点。


1. 从绘本得来的灵感


现在看你家的书架,八成给娃的那一堆少不了那么几本生活习惯养成类啊,平时情绪管理类啊,这些低幼龄绘本界的主流内容。


我之前一直在想,用有限的简单汉字编故事就已经很难了,情节的设计需要非常用心才能让孩子感兴趣,但更难的其实是non-fiction系列,也就是简单的科普类,或者不是以故事情节作为主线内容,而是把培养孩子的社会认知,习惯养成或者情绪管理这种作为目标的。因为缺少环环相扣的情节吸引,怎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难度更高啊 。




这套《一阅而起》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比如这本《叶子变变变》,核心是介绍汉字以及尺寸概念,“大小多少”。我现在看到的应用方式要么是把这些字用进故事里,要么单纯地罗列一些有对比的事物(动物、建筑、景物)(一亩和小羊都有这个主题),句子也很简单,属于3岁孩子看着图也能自己说出来的内容。


但这本书就很巧妙地选择了“叶子”这一个点,然后把大大小小的叶子用美术里面粘贴画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动物,孩子在看书的同时可以一边猜这一批叶子能“变”成什么,甚至也可以自己动手去做叶子粘贴画,这样就从亲子阅读发展成了亲子手工互动。






比如它讲《拔萝卜》,当然故事就是那个故事,可以开发的部分可能是插图设计的精美,句子简单用字容易。但这本书把爷爷种萝卜和萝卜生长的过程也加进去了,比如播种,种子发芽,长出叶子,开花结果。这就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能不能用故事作为引子来讲科普类的知识,我熟悉的是拔萝卜的故事,但看故事的同时就把植物怎么生长也了解了。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虽然non-fiction的内容很无聊,但披着狼皮的小羊也可以把张牙舞爪把狐狸吓跑。





这种思路其实并不是《一阅而起》的原创,相反在绘本界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多这样有智慧的做法(不禁又想感谢一下中文童书市场这几年的蓬勃发展),《一阅》做到的是它把这种方式引入到了中文分级阅读领域,让更多的“无聊”成为“有趣”,也给中文分级阅读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方向。


2. 大语文的“野心”


这两年这个词也火了,但什么算是“大语文”?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把语文教育和生活相结合。比如我在课堂上听了篇跟“细菌”有关的课文,如果只是学会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学习认字,学会造句,练习做阅读理解,这就是纯粹的语文课,但如果把它延伸到生活中,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甚至涉及到新冠肺炎病毒和疫情防控,这就是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就是“大语文教育”。





那如果反过来呢?从生活出发,把语文课的知识点作为目标结束,是不是也算“大语文”?这就是《一阅而起》的另一个“野心”,虽然做的是分级阅读,但目标绝对不只是提升识字量。后面分级标准里面也明确地写出来,一二三级除了识字,还有了解数词、反义词,学会组词和简单句型,后面四到八级会逐渐加入学习复杂词语、成语、会造句、阅读理解、多种文体赏析等等。不过鉴于目前只出了前三级,后面“野心”能不能实现还是个问题,但就这个目标而言,一定得到了很多“鸡娃”家长们的肯定。




3. 一点点若隐若现的情怀


抛开客观的分析不谈,这其实是一开始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第一级里面有本《找朋友》,说的是祖孙三代都喜欢玩的“找朋友”游戏,为了区别,爷爷那个年代的图片都是黑白的,爸爸的是泛黄的,孩子的是彩色鲜艳的,故事其实没什么,但读完之后就是有种莫名的触动在环绕。包括第二级里面插画风格有很中国风的,也有纯水墨画的。






我在想,如果这是一套中文分级阅读书,那跟英文版的区别都在哪呢?除了文字不一样,故事不一样(故事当然也可以很类似),是不是还有些是我们独有的可以拿来表达的东西,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是中国人很在意的情感关系,也可以是风俗习惯,美食美景。如果今天中国的孩子都因为学英语在用《牛津树》,是不是有一天外国的孩子也可以因为学汉语来读某一套中文分级阅读,作为一个对外汉语老师,能用这样的机会推广中国文化是非常骄傲的。






最后说点好玩的。在出版这些中文分级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知道有多少编者是聚在一起闭门研究,还有多少是真的问过小孩子们的意见,他们喜欢什么。我在跟弟弟一起读书的过程中,被他启发了很多灵感。


比如这本《细菌大作战》,作者选的角度其实很好,通过把细菌洗到泡泡里来重复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但是弟弟就是喜欢乐此不疲地纠正我,手上的细菌都被吃进肚子里啦,脚上的细菌也被吃进肚子里啦,他开心地又叫又跳,丝毫不介意在这个过程里认识一下哪个字念“手”,哪个字念“口”。


还有这本《不气,不气》,讲的是小猫碰到各种各样生气的场合,他默念一二三四五就不生气了。但是弟弟就喜欢听我讲小猫又生气了,气得火冒三丈,气死了,他自己看着那些句子也假装读成他想要的样子。






后来我偷偷问他,你知道手上的细菌不能吃吗?你知道碰到那些情况最好不要生气吗?他都知道。孩子跟大人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同样有逆反和对抗的心,但他们更愿意表现出来,并用这种方式来释放对于正确的肯定。


所以如果这本书写各种各样的细菌被吃进肚子里,最后再来说这么做的后果会很惨,或者一直一直爱生气的小猫最后才明白不生气比较好,会不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我不知道,主要是也没人愿意替我编本书试试啊……我就YY一下,以后谁看见这篇文章有兴趣可以帮忙想想啊。

说到底,这套书的借鉴价值远比阅读价值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各位有什么想让我评测的都可以留言或者找我互动哦,我是杨嘭嘭,各大平台都能找到我~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沙发
发表于 2021-05-20 13:28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错,孩子认识字后满满的自豪感
板凳
发表于 2021-06-19 16:22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以前咋就没有这么好的书呢。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世界动物绘本》

试读:【试读】《世界动物绘本》

申请
【试读】《今天玩什么》

试读:【试读】《今天玩什么》

申请
【试读】《创意大师洞洞翻翻启蒙纸板书:有趣的形状和数字》

试读:【试读】《创意大师洞洞翻翻启蒙纸板书:有趣的形状和数字》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