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小朋友为什么会打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想一想,一个小宝宝从出生的时候只有本能的哭、吃,还会做些什么呢?就像我们通常所比喻的那样,这就是一张白纸,白纸上出现了什么,都应该是外力所致。
所以,一个小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看到的、听到的、别人教的、自己实践经验感知到的等等这些就是在白纸上涂抹痕迹的主体,能从见面就对人微笑到有了负面情绪,驱使自己的手做出打人的动作,这只是以往经历所带来的一种结果。 打人不对,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对,也要跟他解释他看到的一边说着打人不对的大人却做出了用手打人的举动这种让他们迷惑的行为。 提到这个话题,看到这个绘本,我眼前总会浮现出前几天孩子在生气状态下用手打我的那一个场景,明明很愤怒,打我的手却似乎是带着犹豫,像轻抚一样。很自责让孩子习得了动手打人的行为,也很心疼一个孩子在愤怒的时候仍在担心着大人的反应,是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没有克制住自己的脾气,让孩子承受着来自大人自己没克制好情绪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平心而论,在我自己处理好情绪的时候,他做的那些也算不上要遭受呵斥,而且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话小家伙还是会很配合的,现在我也正在慢慢学着控制冲动的情绪,让孩子承受一个父亲没有控制好自身的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压力,那这个父亲就是不称职的。 在《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个绘本中,作为著名临床治疗师的作者玛丁妮•阿加西博士让自己丰富的育儿经验发挥了更大的价值,通过明确一个人的双手可以做什么,让孩子明白手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情,这些都比动手打人这种伤害人的身体和情感,影响交往关系要好很多,也更能获得幸福的感受。 学龄前的孩童还有很多事情不懂,爸爸妈妈有时候告诉给孩子的只是只言片语,他们难以更全面的了解手的功能和动手打人所带来的影响,而玛丁妮博士把手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解,而且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从字行里间,我们能感受到那种蹲在孩子面前,看着他们的眼睛,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和尊重的态度,讲述了孩子日常经历过或者没经历过的、自己一双小手也可以做到的那些美好行为和事情,这些事情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美好心情,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还能把愉悦的心情传递给周围的人,把美好分享给更多的人。 一本绘本,也许就能改变孩子的认知,比父母苦口婆心的千万遍唠叨还要管用。《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就是这类绘本中的一例,虽然说的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内容,也是我们想要给孩子讲述的内容,可是,想到和说到真的差很远,就算意思表达的一致,但是不同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真的迥然不同。 我们需要对照着这个绘本,认真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把同样的内容讲到孩子心里去,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改掉不良习惯。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这本书适合我家老二
|
板凳
这本书适合我家老二 |
4#
我们家妹妹现在已经开始打人了
|
5#
|
6#
这一整套的书都值得看。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