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当第一次看到《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不禁疑惑万分,这本书到底讲得是什么?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这个世界里各种纷繁的问题,用严谨谨慎的态度去研究和实验,用结果去验证所思所想,最后得出一个“实验出真知”的结论,从而用行动力证明了自己。
《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是一套由日本NHK教育电视台和日本神级绘本作家吉竹伸介共同创作的科学思维启蒙书,它用好奇心打开了孩子们面对世界后产生的各种疑惑和思考,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不断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去验证问题,最后通过实验找到了自己内心想要的答案。
在《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这套书里面,我们会看到很多个不同寻常的实验,再加上绘本作家吉竹伸介创作的各种爱思考爱学习的小人儿,将真实的实验画面加上可爱的漫画人物相结合的方式,一一呈现在小读者们的面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也有把脑子里的疑惑和思考转变成了漫画小人儿脑海里问题的漫画感,这样直观又生动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啊!原来是这样!”每次看到这些曾经以为“理所应当”的实验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原本在日常生活中稀松常见的食物、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还隐藏着如此多的小“秘密”,颠覆了我们的日常思维,被实验的场景和结果所吸引,从而不断思考——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无限的便利,同时也带动我们懒于思考,逐渐形成了一颗惰性的脑袋,是不是该换一种方式进行生活了呢?
我们一起走进《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这套书里的第三本《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3验证想法的实验》,一共有六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很有意思,而且有些实验还颠覆了我们的日常认知,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迪。
在这六个实验里,我对其中两个实验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纸杯实验,我们都知道纸杯有一个圆圆的卷边,在我们看来,这个卷边除了嘴唇触感比较舒适,外型上比较美观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
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我们才发现,这个圆圆的卷边原来是起到圆形纸杯的固定作用,不会被我们双手的挤压力而变形,造成撒出水或者挤压后无法拿住纸杯。这可真是万万没想啊!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却成为圆形纸杯定型的关键,真让人大开眼界!(纸杯实验可以让孩子亲自去做一下,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
松果实验极其有意思,一个开口的松果和一个紧闭的松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鳞片数量多和少,是开合的方向,还是鳞片的旋转方向。都不是,是水含量。吸饱水的松果鳞片都会紧紧地闭合上,而被日光晒透的松果会张开所有的鳞片,这个结论太有意思了。
最妙的是,可以带着孩子去做一做这个实验,捡几颗松果,然后把其中一个张开鳞片的松果浸泡在水里1个小时,再带着孩子进行观察。再选一个紧闭着鳞片的松果放在大太阳底下暴晒,等到鳞片都张开了之后,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松果。然后把这两颗松果切开,可以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内部结构,一定会让孩子对做实验产生很大的兴趣,也能够带动他们开动小脑筋去思考,去发现生活中更有意思的事情。
玉米的排列是奇数还是偶数?纸杯的卷边有什么作用?张开鳞片的松果和紧闭鳞片的松果有什么区别?触摸铁板、玻璃、塑料、橡胶、木板和塑料泡沫后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些看似奇奇怪怪的问题,里面却包含了生活不同的哲理和真谛,等着让孩子们不断去发现。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它们隐藏的“秘密”,也会发现我们日常思维里的“懒惰”和“习以为常”,让孩子们不断去审视现在的生活,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去开创思维,发现生活里隐藏的科学。
《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一定吧》这套书并不是告诉孩子们这些实验的过程和答案,这样被动思考并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作者在实验后边还抛出来很多“未解”的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们去思考和做实验,去寻找到生活中被隐藏的“现象”,去发现更多有趣的新科学。
我们以往的中国教育是被动式填鸭教育,从前人的智慧中取出精华“放置”到孩子们的脑袋里,但是这种未经过自我探讨和摸索过的智慧是呆板的,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丧失了思考和探索的能力,需要的是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去摸索,让这些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思想,转化成为他们的智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套书传递出来这样的思维信息,与其被动接受他人的智慧,不如动手去探索一番,找到他人未曾发现的智慧,一样能够通往科学的道路。一起看看这套有趣的书吧,用好奇心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等待着它生根发芽!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沙发
原来是这样,更容易理解
|
板凳
原来是这样,更容易理解 |
4#
看了亲爱的介绍,越发喜欢这书了
|
5#
看了亲爱的介绍,越发喜欢这书了 |
6#
还有实验的,真是好实用的书
|
7#
还有实验的,真是好实用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