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主讲人:陈鲁(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
时间:2012年8月19日下午1:30 地点:青岛书城5层多功能厅(青岛市香港中路67号)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不听话无理取闹?注意力差,不爱看书?……把孩子养大容易教好难,你想让孩子听话,但他总不要按你说的做;你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可他偏偏不领你的情。一切根源在于你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0-6岁A+育儿法》作者——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陈鲁,结合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以及与同为心理学家的丈夫的亲身育儿经历,为您科学剖析育儿中让人挠头的问题,让您明明白白做个好家长! 每位参加读者均可随机获赠《爱心树阅读指导手册》 现场购书前20名读者可获赠《父母必读》杂志8月刊 为了和青岛更多的父母、读者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方面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新经典文化 爱心树童书馆此次青岛之行,还将分别设立两场讲座,欢迎大家参加! 二 主题: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主讲人:李昕(爱心树童书总编辑) 时间:8月18日下午2:00 地点:青岛书城二层人文苑(青岛市香港中路67号) 比起教孩子“如何”阅读,教孩子“渴望”阅读,才是培养孩子成长为终身读者和终身学习者的根本。 怎样让孩子自动自发地爱读书?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给孩子选书?亲子共读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果孩子沉迷看电视电脑怎么办?本次讲座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切实可行的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建议方法。 每位参加读者均可随机获赠《爱心树阅读指导手册》 三 主题:亲子阅读中的“亲”与“子” 主讲人:杜廼芳(爱心树童书高级顾问、《父母必读》杂志前主编) 时间:8月18日下午4:00 地点:美吉姆亲子中心11层艺术教室2(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8号) 亲子阅读是所有父母都很关心的话题。但是我们对亲子两个字的含义却有不同的理解,通常是偏重“子”——孩子,而不太注重“亲”——父母。 其实,父母的阅读对孩子的阅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父母对阅读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阅读习惯与方式,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图书和良好的陪伴,以及在阅读中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 本次讲座就来为大家系统解读亲子阅读中的“亲”与“子”,帮助父母更好的开展亲子阅读。 每位参加读者均可随机获赠《爱心树阅读指导手册》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个性签名
新手妈妈必看指导http://bbs.babyzone.cn/showtopic-162481.html
了解更多亲子活动资讯,不再错过精彩活动。 可加入北京活动Q群: 194276400(入群报地带用户名或想参与的活动) 或关注宝宝地带微信公众号。 |
沙发
咨询热线:010-68423599—182 QQ:2352266508 韩编辑
欢迎大家来参加! |
板凳
陈鲁是美国纽约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现任心理学副教授。作者丈夫也是心理学家,共同育有一女。本文档是2012年4月8日,陈鲁老师在北京出版集团为父母们做的“《A 育儿法》0~6岁必备的6种心理能力”报告会后,回答父母提问的整理稿。 此内容也一同收入陈鲁老师的新书《0~6岁 A 育儿法》中。
陈鲁答0~6岁儿童常见问题
如何让孩子既自主,又有规矩 家长:您讲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说到别打扰孩子,但是有时候,比如说晚上要睡觉,要洗脸刷牙,他在玩儿,他不情愿。我一般会转移他注意力,说另外一个话题,他可能就顺着过来了。比如我拉他洗脸,他要走,我给他讲个故事,他边听边忘了这回事儿,顺着就洗完了。比如他不愿意走路,非让大人抱,我跟他聊天或看旁边的树、车,不知不觉就到楼下了。我想问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是否可行,会不会影响他的注意力? 陈鲁:我觉得没有问题,听起来你的做法不错。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整体来看,比如把他所有的时间,醒着的,跟你互动的时间,看成100%。在这100% 的亲子时间里,是不是大部分时间、大部分活动孩子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是说100% 时间里面孩子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的一个重要责任是让孩子产生一些规矩感、秩序感,该睡觉的时候确实要睡觉,天黑了确实要回家。在一小部分时间约束孩子是没问题的。我看到一些家长在任何小事上都跟孩子较真儿,时时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对,要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你带孩子,这一天里出去干什么、往哪儿走、在什么地方玩多长时间,都是你来决定,让孩子按你的想法来做,晚上该回家的时候你又让他回家,睡觉前又让他刷牙,所有这些放在一起,你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想想,他没有什么机会做主,专注于某件事情。但是,如果大部分时间你都给他自由,放他一把,让他自主,在某些时刻紧一点,没有问题。 家长:怎么让孩子更有规矩呢?比如穿衣服要快一点,行动不能太散漫了。孩子有时候慢吞吞的,我是一直等着他呢,还是告诉他,你要快点,不快点真的要迟到了? 陈鲁:我的做法还是本着这个原则,比如该上学了,家长的责任是让孩子不要迟到,因为他如果迟到,到了学校可能也不开心,他会比较紧张,会丧失在学校的时间,这是你的责任。怎么才能尽到责任?该走的时候你确实要让他走,但是做法不同,有一种做法让孩子觉得更轻松一些,比如走之前15 分钟跟他说一下,我们再过15 分钟就要上学了,你现在饭还没吃,脸还没洗,你要把这几件事,吃饭、穿衣服告诉他,等于给他一个警告,给他一个秩序感,孩子就去做了。他如果很自觉的话,会马上就把这些事办完。他也可能拖,过一会儿,你说还有10 分钟了,你还得干哪几件事,他更清楚了,你再看他怎么做。最后你说5 分钟之内就要出门了。在这15 分钟之内他是有自主权的,但大人是介入的,并且给他指导,等该出门的时候,如果他脸还没洗、牙还没刷、饭还没吃的话,家长会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家长就这样出门,他觉得要让孩子承担后果,你没吃饭去学校以后就饿着,并且他饿了一次、两次就会长记性了。我在家也这样做,但是孩子没有到不吃饭的程度,她总是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但有的时候脸会不洗,出门以后问,“我脸干净吗”,我说哪里不干净。她就吐唾 沫往脸上一擦。但是她经过这种不方便以后,下次就会更主动一些。 早上要早起上学,可孩子不肯按时睡觉怎么办? 家长:我女儿最近开始上幼儿园,她原来10:15 就知道该睡觉了,玩儿到这个时间,我们说10:15,自己就去睡觉了。但因为要上幼儿园必须9:15 睡觉。可是我们下班时间不变,等于每天三个小时的亲子时间变成两个小时了,她特别不满意。一到9:15,我用各种方法劝都不行,她哇哇大哭,就像一岁多的孩子得不到满足的那种哭。所以我很矛盾,如果我不让她睡觉再继续玩儿,肯定会影响她第二天去幼儿园的状态;如果我强迫她去睡,可能睡眠质量也不太好。有什么好方法处理吗? 陈鲁:我们也有过这样的问题,我可以理解孩子,也可以理解你,从孩子角度来讲是挺难的,因为一去睡觉意味着跟你分离,第二天又是漫长的分离。 家长:刚上幼儿园,她可能不适应这个过程,觉得白天的时间有点难熬。第一天上幼儿园回来,她哭着跟我说一个人太孤单了,我就想晚上尽量弥补她,但是跟作息时间又冲突了。这会影响她的安全感吗? 陈鲁:这个问题就是两个办法,一种是你放松她,让她晚点睡,亲子时间长一点。比如不是一个小时,而是半个小时,你们可以各让一步。或者你干脆把一个小时时间全弥补过来,她晚睡一个小时。另一种是你强制她必须按时睡觉。从长远来讲,各种做法不会对孩子的安全感产生太大的影响。我们看孩子一定要往以后几年看,比如10 岁的时候,这几年,她每天比较痛苦,要早睡觉,跟你时间不是特别够,但是你在她的生活中,你总是在那儿,总是关心她、支持她,家庭生活一直很稳定,你跟她在一起虽然是两个小时,但这两个小时过得很好,你们周末在一起,亲子质量又很高。这样的话,现在哪怕让她早睡一个小时都没事。比较难的是家长的心情,我自己当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我们就让她晚睡了。 家长:我女儿如果睡眠不够,早上脾气很暴躁,尤其她又去了幼儿园,又是一个新环境,我怕她在幼儿园里心情不好,有心理负担之类的,再影响到她在幼儿园的发展。我这两天坚持9:15,最多到9:30,她再哭再闹也让她睡。 陈鲁:我觉得这位妈妈说得特别好,告诉她,你需要现在去睡觉,要不然明天早上起来特别难受、不舒服,到了幼儿园以后会更不开心,别的小朋友都在玩儿,你可能就不想玩儿,你会更想妈妈。把这个后果跟她说一下,她不见得百分之百理解,可能理解20%,但是她会有一种感觉,觉得妈妈在这件事情上不是武断地让她做什么,不是武断地要跟她分离,而是经过思考的,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内向的孩子长大会不够自信吗? 家长:我的孩子特别内向、胆小,在楼下跟小朋友玩儿,去幼儿园,去亲子班,都比较拘谨。比如他特想买一个玩具,我觉得他不懂事,他就不要了。这个可能跟个性有关,他天生就有点胆小,也可能是因为跟老人长大,老人不太爱说话,他也不太爱表达,我担心他以后会不够自信,没有勇气。 陈鲁:我想到两点,第一点孩子天生的性格确实不同,天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大家都相同的天性,就是我这本书里提到的六个能力,是大家共同有的天性。另外一个天性是个体差异,人跟人不一样。关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心理学做了多年的研究。 大脑里有一个杏仁体,孩子到了世界上,碰到人、事都得作判断,这个杏仁体的功能是产生、处理情绪,如果孩子看到这个人觉得很温暖,很想亲近,这个区域就会做某种活动。如果孩子很害怕恐惧,这个区域又做另外某种活动。有些小孩天生这个区域活动特别激烈,所谓的激烈反映在行为上,孩子一看到新的人、新的事物特别敏感。有一个实验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哈佛有一个教授凯根,他做过长期跟踪实验,把不到一岁的婴儿带到实验室,让他们有一种新的体验,比如拿棉花球蘸一点酒精,突然放在孩子鼻子前面,看孩子怎么反应,或者是找一个机器人,用机器人的声音说话,这些东西都是中性的,不见得可怕,也不可爱。结果发现20%的孩子反应超敏感,马上就有生理反应,通过测大脑电波,也能看到马上有生理反应,很紧张。比如四肢在动,有的孩子还紧张得哭起来。另外40% 的小孩很放松,看着这样东西好玩,持续再给他刺激,他还觉得挺好玩的,自始至终没有问题。还有40% 是在中间的。 凯根跟踪研究这些小孩,有些跟踪研究现在还在进行,这些孩子中有些已经二十多岁了。他发现那20% 特别敏感的小孩,到了4 岁在幼儿园里属于胆小的孩子,见到陌生人会容易紧张。再跟踪到7 岁,有不少孩子不是特别开放,不是特别外向。但是等到15 岁,大多数的孩子都跟正常孩子一样,但是他的天性没有变,这些孩子会告诉你,我考试前特别紧张,我见了人挺紧张的,说话之前也紧张,但是见到我的朋友不紧张。他的天性没有变,但是他一样能取得成就,比如说在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上。他也能跟人交流,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一直有家里的支持,父母都在身边,他紧张的时候父母不会去压他,会给他理解和支持。父母会告诉他,如果你在这个地方不要说话,那你就不说,但是为了让你能适应不同的人,更愿意说话,我在家里多跟你说一说,你说话的时候我好好听。当孩子跟父母一对一交流的时候,孩子感觉能自由地表达,就练习了表达。哪怕他到学校里,老师问一个问题他不说,也没关系,因为他其实有能力。随着年龄渐长,他学到了东西,他自信心渐长,到了15 岁的时候他虽然知道自己紧张,但他能控制自己,就能说了。 家长:那我是应该给他时间,耐心地,慢慢等他一点一点积累,还是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自己,让他胆量更大一点? 陈鲁:这两个不冲突,不要逼他。他不爱讲,不爱说话,就不要让他说了,没事的。你也可以创造机会,在家里多跟他说说话,带着他和另一个小朋友一对一玩儿,谁家的小孩跟他年龄差不多,他们两个挺喜欢在一起玩儿,到哪儿玩儿就带他去,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他会放松,逐渐锻炼这个能力,这两个不冲突。要避免的是强迫孩子,比如有的家长说,你今天不说我就怎么样,那完全就是压力了。 孩子一直爷爷奶奶带,出现一些教育问题怎么办? 家长:我的孩子一直都是爷爷奶奶带,快四岁了。孩子都有负面情绪,比如我的孩子,有时候会表现特别急躁,听不进去。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该让他发泄,发泄完以后再跟他说?负面情绪来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那个时候我也会特别烦躁。他有时特别无理,过斑马线的时候我说你赶紧走,他非慢慢走。我说你看这么多的车,他说没有车,很少的车。他就跟你故意对着干。这个时候你不可能在斑马线上让他发泄。我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他,他会表现得特别急躁,好多时候都没有耐心,比如说扣扣子,他到现在也不会,特别着急,就等着我来给他弄。这种性格可能跟我们也有关系,我不知道这方面该怎么来引导他。 陈鲁:我想了解爷爷奶奶怎么带他,带他的时候,他们的管教是什么样的风格。 家长:爷爷还是会约束他很多,会把他玩的玩具放在特别高的地方,不让他拿,因为拿下来就会被他玩得乱七八糟。奶奶正好相反,而且奶奶会听我们的建议,但爷爷总说他,不会由着他来。 陈鲁:你刚才说的孩子的表现,其实很典型,孩子想自己能控制一下自己做的事,但在很多情况下他没有自主机会,他就会选择一些不该自主的时候非得坚持。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感觉,大多数时候都是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的,但是在某些时候要紧一紧,比如说该上学了或者过斑马线的时候,这他都能接受。我们要给他创造一个条件,让他有这种感觉。如果是我,可能爷爷奶奶都问一下,爷爷为什么把玩具放在那么高的地方,什么时候放上去的,怎么跟孩子说的,怎么解释的。 家长:把这个情况跟孩子说,还是跟爷爷说? 陈鲁:跟孩子跟爷爷都说,你可以单独谈或者大家一起谈,就说我们大家得把这个事情说明白。你有那么多的玩具,有的时候爷爷给你放在上面,你是不是想玩儿啊?他说是。你玩不到的时候是不是挺着急的?他说是。那你跟爷爷说什么或者爷爷跟你说什么了?就是通过公开的方式先把这个事搞清楚,爷爷为什么这样做,做的时候感觉是怎么样,弄清楚以后能不能大家一起想个办法。比如说,这些玩具放在上面,这些放在下面,爷爷怕你玩具太多了,玩不过来。过几天再换一换,能玩到另外的玩具,你会觉得更有意思。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孩子有一个天性,他确实要了解规律,这个世界上谁为什么做了什么,这几个玩具我什么时候可以真正玩到,一旦你把这个规律告诉他了,他的行为就特别好控制了。 家长:他要看电视或者做其他事情也会给他规定时间,因为毕竟老人带孩子,有时候电视就一直开着,小孩就在旁边自己玩玩具,播广告了又会看广告,这种影响是不是特别不好?但是我没有办法控制,因为老人带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我不可能对他们要求太多,我只是给他规定一个时间,其实爷爷奶奶也意识到这一点了,我跟他说这种被动的东西,对注意力影 响特别大,我也会把一些不好的习惯归到电视看多了。 陈鲁: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跟爷爷奶奶沟通。因为老人辛辛苦苦替你带孩子,他还是把孩子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他明白了一件事,他会去做的。可能以前是比较散的方式,要往比较规律的方式过渡。可以慢一点,比如开始的时候说咱们不能把电视一直都开着,爷爷奶奶在家带他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看两次电视,一次两个小时。本来是六个小时,缩成了四个小时。还可以给爷爷奶奶提一些建议,比如带孩子玩拼图或者带他出去,你可以早上走的时候给老人一些具体的建议,等老人差不多习惯这个过程,孩子也习惯了,就想不到电视了,但是开始的时候要慢一些。 家长:或者带他远离这个环境,带他下去玩儿,忘了这个事。陈鲁:对。看电视这个事,一方面要控制孩子不去看,另外一个方面是要拓展另外的空间跟时间。如果拓展好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不看电视了。在拓展活动方面,家长要跟爷爷奶奶密切地交流,多提建议。 孩子应该从几岁开始学英语? 家长:孩子几岁开始介入另外一种语言比较合适,比如说英语。还有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说的都是家乡话,不是标准普通话,但父母说的是普通话,孩子白天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说的是方言,比如是四川话,他说的普通话也是四川味的,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他父母说的普通话比较标准,虽然孩子接触的都是中文,但是语言环境相对复杂一点,这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太早学习英语,会不会造成孩子语言的混乱? 陈鲁: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相关性,也有独立的一面。先从最基本开始说,人的大脑学习能力特别强,如果一个孩子同时接触两种不同的语言,或者接触两种不同的方言,只要语言输入是系统性的,孩子就能两种语言都学到。像我的女儿莉莉,她小时候,我一直跟她说中文,我先生一直跟她说英语,就是系统性的。 孩子学习语言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大量地听,培养出一种语感,他能抓到语言里你解释不清楚的语法规律,以方言和普通话为例子,如果爷爷奶奶说山东话,父母说普通话,只要父母一贯跟孩子说普通话,爷爷奶奶一贯说山东话,孩子这两种语言都能学会,他可以说方言,也能说普通话,这是毫无问题的。中国不同的方言主要是语音不一样,其实词汇跟语法结构大部分都是相同的,所以他从爷爷奶奶这边听的山东话,大部分词汇跟普通话是共享的,语法结构也是共享的,孩子做的只不过是语音的转换,所以没有太大问题。 英语就不同了,咱们的学习方式不一样,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人,只会说英语,到家里来帮你带孩子,那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在美国,好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中文,中文是外语,家长也很着急,六岁以前让孩子上中文班。我办了一个中文班,我会告诉家长,更有效的方法就是请一个会讲中文的保姆,因为孩子在四五岁以前,他需要大量的语言刺激,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把语言能力培养出来的。比如一个在中国的两三岁小孩,在家里听普通话,三岁能说挺流利的普通话,那时候他已经听了一万个小时的普通话了。你如果让那么小的小孩通过上学的方式去学外语,一个星期两三个小时的课要积攒几十年才能积攒出这么大的量来,并且这几十年是断断续续的,不是一直有人在你耳边说。我觉得在学习外语上,在中国在美国都 是一样的,六岁以前都不用太急。 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分析型学习,有人直接给你讲清楚这个语言,这句话怎么排的。比如我们在美国教中文,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爱。教一个动词,两个名词。你教他“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是这样排的,“爱”在中间,“爸爸妈妈”可以互换。这个就是把语言的结构告诉他,六岁的孩子不管是学认这些字还是说句子,一堂课下来他就会说很多 话了,还会自己变换。这种是有意识的学习,孩子会学得比较快,并且六岁的孩子会比四五岁孩子学得快,因为接受能力强,记忆力好,注意力好。如果采取这种方式让孩子学英语,我建议到了六岁,甚至七岁,一点都不晚。 有家长孩子三岁、四岁、五岁,来我的中文班要报名,我都鼓励他们等一下。因为五岁的小孩花十小时记住的单词,等他到了七岁,花一个小时就记住了,五岁的小孩根本没有优势。花大量时间让孩子学龄前背很多支离破碎的英文单词,就像让孩子花大量时间背诗词。有个爷爷曾经跟我说,前两年很自豪,孙子会背多少唐诗,现在上小学一年级,唐诗都忘了。我问那你怎么办,他说我再让他复习,温故而知新。我就说为什么不把那些时间让孩子做别的事,培养他一种精神,一种风格。这种精神风格是长久的,就像盖一个楼,风格是基础,是架子,孩子有这个架子以后,等过几年去学英语,他注意力很好,很自主,既然妈妈跟我说清楚让我来学英语,我就要去学,他会学得特别快。 孩子之间有矛盾,家长应该如何介入? 家长:孩子们在楼下玩儿,他们之间发生了纠纷两个人抢玩具或者是打架,一般情况都是家长介入拉开,有些家长就会说自己的孩子,还有一种是孩子自己解决,就让他们打,但是我觉得没这个可能,因为家长还是比较好面子的,不会让他们打。如果两个人不是很熟的话,基本是各自拉开,或者有的拉过来把自己孩子说一顿,你不应该怎么怎么样。这种对孩子心灵会不会有伤害?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 陈鲁:我觉得首先孩子小的时候,当他还没完全有能力自己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介入。我在书里提到一个原则,就是监督下的自由,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有机会跟别的小孩玩儿,同时玩儿的时候大人别什么都掺和,但是要监督他,他一旦跟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你马上准备好去介入。 介入特别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公平,如果你不公平,孩子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他不明白,也学不到东西。所谓的不公平是说,本来这个东西该你家孩子玩儿了,另外一个小孩要去抢,手里已经拿了好几个玩具了,你家小孩就这一个玩具,他非要去抢。这个时候你说把这个给他吧,或者为了面子说把这个给他吧,对自己的小孩是不公平的。同样换一个角度,另外一个小孩只有一个玩具,你的小孩非要去抢,这个情况下,如果你护着自己的孩子,对另外一个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不管是谁的孩子,你只要掌握一个原则,公平就行了。当别的小孩抢你家孩子东西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说,他刚开始玩这个,他特喜欢玩儿,你再让他玩一会儿,你手里有好几个玩具可以玩。或者你可以分散那个小孩注意力,可以说阿姨看看你有什么东西,咱们一起玩一下。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就公平了。当自己孩子抢别人东西的时候,同样的道理你也可 以跟他说你有这些玩具,你自己玩这个。如果他还继续抢的话,你也可以从语言变成行动,把他往旁边抱一抱。 这个特别重要,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从里面确实可以学到东西,当你说这个孩子只有一个你有好几个,你先让这个孩子玩儿,他学到的一点信息就是,我们要看谁有多少东西,这是判断局面的因素。或者两个人只有一个玩具的时候,你说他刚开始玩儿,让他玩一会儿,等一下再给你。这又教育孩子考虑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时间。这些就是给孩子很高层次的 教育,这样的教育亲子班的好多活动是达不到的,而对家长来说,这种好机会却很多,一定要抓住。 |
4#
评分记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