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2014-04-14 16:53
显示所有帖子
第一幅图 第一个故事:
                    坐着火车去海边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爸爸妈妈照例带着畅畅齐齐去远足,在征求去哪儿的时候两个孩子有了分歧,畅畅喜欢坐敞篷小火车去兜兜风,齐齐想要扬帆起航到海上去吹吹风,畅畅摆出大哥的派头命令道:“我是哥哥,听我的!”齐齐倚小卖小撒娇:“我比你小,你得让着我!”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各自行动,似乎谁先把行囊整理妥当,爸爸妈妈就会选择去谁中意的地方。畅畅迅速背上了小书包,齐齐果断换上了海魂衫,畅畅找来一列火车厢,齐齐扬起一面白布帆,畅畅和齐齐同时喊:“爸爸妈妈快来呀,坐上我的——”后面的三个字自然是不同的,“小火车”!“大帆船”!
               因为他们喊得同样响亮,所以他们的愿望同时得到了实现,于是一家人就坐着火车行驶在了铁轨上,而铁轨是直直通往大海的!“咣当咣当”是轮子撞击枕木发出的声音,忽然就变成了汹涌澎湃的海浪声,齐齐的帆鼓起来了,畅畅的火车实际上成了一艘漂浮在海面上的船。两个孩子高兴得欢呼雀跃,开着火车去划船,这种感觉太棒了!近听鱼虾翻波浪,远看海天成一色,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畅畅得意的对齐齐说:“若不是乘坐我的小火车,咱们怎会有如此美妙的奇遇?”
             齐齐扬眉反驳畅畅道:“若不是我坚持要去海边,你何尝能亲历这奇妙的境况!”
          转瞬间风起云涌,浊浪滔天,暴雨倾盆,雷声隆隆,顿有摧枯拉朽秋风卷叶之势,畅畅齐齐立刻停止斗嘴,同心协力帮助爸爸妈妈拉帆掌舵,希冀能够平安驶向那个看起来较近的一座小岛。
         风越刮越狂,雨越下越大,眼看着他们支撑不住了,小火车就要翻了,畅畅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大声对齐齐说:“弟弟,对不起,我不应该坚持开火车的,如果还有下次,你想去哪里我就陪你去哪里。”
         齐齐努力睁开被雨淋得迷蒙的眼睛,对着畅畅喊:“哥哥,都是我的不对,要是我不坚持来海边就好了,下次听你的,你说去哪里就去哪里!”
         妈妈走进屋,一边说着:“孩子们,你们商量好去哪里了吗?咦,怎么都睡着了。看吧,早晨太兴奋不肯多睡一会儿,现在要出发了反而倒地就呼哈大睡,真是拿你们没办法。”
          畅畅和齐齐两兄弟还在狂风暴雨中互诉衷肠,忽然被妈妈叫醒,睁开眼看到眼前风平浪静的家,感到劫后余生满室温馨,不禁大喜过望!
妈妈说:“好了,不要你看我我看你,到底去哪里呢?”
畅畅说:“听弟弟的,去海边。”
齐齐说:“听哥哥的,坐火车。”
妈妈说:“噢,你们兄弟感情真是太好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这样吧,我知道一个地方,可以坐着火车抵达海边,咱们就去那里怎样。”
俩孩子齐声反对:“不!”

第二幅图第二个故事:


               祖先的地下室
           佳山一家要移民了,这本是件欢喜的事儿,可是真正告别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宅子时,还是有些伤感的。趁着买主还没有来接手,佳山把老宅子的每一个房间都打开,又看了一遍,忽然他发现有一道门从未打开过,门上的锁已经生锈废弃多年,他从爸爸那里接手时这个门就一直是锁着的,因为家里房间够用,所以他也没有费心打开过。这一次他忽生一念,要打开这个门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说不定是祖先留下的黄金一罐?他轻轻一掰,锁就开了。门竟然是通往地下室的,佳山怀着好奇的心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下来,狭窄的地下室里,各种家什错落有致,墙角立着一卷竹席,房顶上挂着一只古旧的溜冰鞋,墙壁木架上放着几瓶老酒,地上摆着一口旧式钟表,钟表旁边是一沓用麻绳扎起来的信,这一桩桩一件件摆设都在向他诉说着陈年旧事。忽然一道光线射入,刺得佳山眼睛些微疼痛,这光线的尽头,居然有一扇小小的门。
              佳山思索着这门的用途和来历,不得要领,于是他决定拆开那些信看看,这些信是祖上传下来的,原来佳山的一位先祖,偶然间发现了这扇门即是时光隧道的入口,他将这口旧钟的时针和分针调到合适的角度,穿上溜冰鞋即可通过此门,穿梭到另一个世界!他只在《桃花源记》中读到过类似的故事,只觉得这一切太过神奇,不敢告知家人,以免被人当做异端,但是他实在不忍把这秘密带入坟墓,唯有诉诸信纸,希望后来人可以有缘读到此信,再探究竟。
             佳山发现了这个大秘密,他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立刻决定不走了,自己的余生已经找到了方向,不能再把这个秘密留给自己的孙子了。
评分记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1条评分记录

  • 梦雨心 积分 +100 14-05-20 17:27 活动奖励
个性签名
盧溝橋事變發生,中國犧牲已到最後關頭。
蔣委員長向全國呼籲:戰端一開,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