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提到分享前,我想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以和为贵”传统的国家,“和”即人和,当然也包括和别人分享。所以,当一个人只要接触社会的时候,无论是学生在学校,还是成人在单位,他不会分享,他的人际关系肯定会是受影响的,那么,他的人生也不会是快乐和幸福的。
西方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个性和权利,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他可以不和别人去分享属于他的东西,那么,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这种教育模式是不是真的那么合适呢? 分享是一个好的行为,更是一个好的品德,可是,如果让孩子和别人分享他最爱的东西的时候,他不愿意怎么办呢? 我个人认为,分享这个行为的前提是引导和处理孩子的情绪。 除了引导,处理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来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那么他为什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呢?我们重视的是分享这个行为的结果,而没有重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的这个情绪。 来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玩具,那么,我会问,如果把玩具给小姐姐玩会怎么样呢?他可能会说,姐姐会把玩具弄坏,或者姐姐会把玩具带回家我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他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原因。也是情绪所在。 那么我就告诉来来,如果姐姐不把玩具弄坏,也不把玩具带回家,只是在这里玩一小会,一会就会还给你的,这样你愿意给姐姐玩一小会吗? 一般情况下,来来就会同意了。 有时候,来来不是坚持着说,不不。因为他对姐姐没有信任,那么我就对他说,好吧,那你可以不分享给姐姐这个玩具,你再玩一小会,你再玩一小会再分享给姐姐可以么? 通常情况下,来来会答应,玩一小会,就会主动分享给姐姐他的玩具。 所以,分享重要的不是与别人分享的这个行为结果,而是处理分享发生时的情绪,通过对情绪的处理,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分享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从而,养成和别人分享的品德。 |